寨城內外

九龍城可說是九龍半島最早發展的城市,而九龍寨城的興建更加快了這區的發展,寨城也讓九龍城區成為了華人主權象徵的區域。這塊彈丸之地雖然微不足道,但它卻曾長期成為中英雙方外交角力的戰場。城寨的出現和興衰,絕對在香港歷史中佔有重要一頁。 九龍寨城於十九世紀中興建,目的本是監視對岸英國人的軍事活動,也是清政府的主權象徵,多年以來甚少實質軍事行動,當地官員反而為當地帶來文教氣氛,經濟活動也開始瀕繁。 直至十九世紀末,列強紛紛在中國搶佔「地盤」,令英國備受威脅,因此向中國提出展拓香港界址,中方同意將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的地區連同附近島嶼(即今日新界)租借給英國,但堅持九龍城寨不劃入租借地內。 中英雙方在一八九八年簽訂了《展拓香港界址專條》,當中列明:「所有現在九龍城內駐紮之中國官員,仍可在城內各司其事」,但英國人卻加入一條:「惟不得與保衛香港之武備有所妨礙。」這含糊的條文成為日後中英爭拗的背景。 次年英國接收新界時,遇到鄉民武力反抗,兩廣總督譚鍾麟在此時派兵進入城寨保護中國的稅關。英方認為此舉乃煽動新界居民抗英,港督卜力(Henry A. Blake)於是根據《展拓香港界址專條》的「惟不得與保衛香港之武備有所妨礙」條文,指示駐港英軍司令加士居少將(William J. Gascoigne)出兵佔領城寨。當時城寨並無大鵬協副將和九龍巡檢執行職務,留在城內的官兵不作反抗便全部撤走了。自此,中方再沒有派駐官員,英國也沒有派駐官員,自此城寨也成為三不管的地方。 沒有官員駐守的城寨繼續是華人北望祖國的象徵,當時的立法會議員何啟在會中提出保育宋王台的歷史,清朝遺老也喜歡在區內聚集懷古,宋王台的歷史保育豐富了九龍城區的歷史感。
hku lib logo
Contact us 

Copyright © 2024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