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2-06
農曆年這段日子, 不少商場都會通宵開放, 或者大打折扣來吸引人流, 今年商家更期望可以打破零售寒冬的現象, 全力催谷生意額. 近這半年, 隨住內地遊客來港人數減少, 再加上樓市股市下跌, 本地無論是零售和飲食市道都強差人意, 特別是晚市相對冷清. 香港這個不夜城會否璀璨不再呢. 銅鑼灣和旺角一些中小型的潮流商場, 更不敵網上購物的夾擊, 出現前所未有的退租潮.
2016-01-30
上個月, 日本和南韓就二戰時期慰安婦問題達成歷史性協議, 由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向南韓受害人道歉, 並提供十億日圓給南韓政府設立慰安婦支授基金. 不過, 前提是日、韓今後要避免就問題互相指摘, 有爭取慰安婦權益的組織不滿, 批評這是屈辱外交. 而內地和台灣亦有慰安婦, 日本未有提及如何善後, 這批年過九十歲, 倖存的受害人她們最後的心聲, 依然希望能夠討回一個公道.
2016-01-23
Description...
2016-01-16
香港的器官捐贈率一直偏低, 早前有人提出參考外國的制度"預設默許", 亦即是死者生前如果沒有表明反對, 就當作同意死後捐贈器官. 到底在香港社會是否實行得到呢? 除了器官捐贈, 骨髓捐贈的情況一樣不普遍, 甚至比器官捐贈的人數更低, 我們的宣傳推廣是否不足? 香港在骨髓移植的醫學發展上, 現時又做得怎麼樣呢?
2016-01-09
大學畢業生愈來愈多, 但他們平均起薪的中位數只有一萬元出頭, 比起廿年前有一萬三千元, 少了二千二百多元. 香港的私人住宅樓價在這廿年間上升一點九倍, 這班曾經被稱為"天之驕子"的一群, 面對學位貶值, 薪酬遠遠追不上樓價, 他們想晉身中產階層愈來愈艱難. 新一份施政報告有沒有政策解決這個問題呢? 年青人又可以如何增值突破限制呢?
2016-01-02
政府新推出的"欣賞香港"大型大眾運動, 就是希望透過各項活動凝聚社會正面的力量. 過去幾年, 同類的運動又是否達到目標呢?
2015-12-12
造成十五人死亡, 近五百人受傷的台灣八仙塵爆意外發生至今接近半年, 案件上星期開審, 無論刑罰如何判, 事件對被告、死者家屬甚至嚴重燒傷的生還者來講, 已經造成一生難以磨滅的傷痛. 其實, 相對一般的殘障人士, 社會較少關注燒燙傷受難者的需要. 他們是如何走出陰霾? 如何克服一個又一個歧視眼光? 這一集我們來聽聽他們的心事.
2015-12-05
全港性系統評估TSA導致的操練文化引來爭議, 立法會星期日召開公聽會, 不少家長和學生批評現時有太多功課沒有時間玩樂, 要求教育局取消小三TSA. 不過, 亦有小學生認為TSA比考試輕鬆, 支持保留. 教育局副局長楊潤雄首次表明, 如果發現無法改變操練情況, 局方願意作出重大調整, 但他強調持續評估是有需要. 這個兩難究竟哪一方可以作出平衡呢?
2015-11-28
區議會選舉四百三十一個民選議席經已全部產生, 全港合資格選民當中有一百四十六萬八千人投票, 投票率高達百分之四十七, 創出歷史新高. 今屆選舉的焦點是無論泛民和建制派都有重量級的現屆議員被擊敗. 而第一次出選的"傘兵"就取得零的突破, 有八個人當選, 反映部分選民期待自己的社區有一番新氣象. 亦有分析指, 區議會本土化, 要求公民參與聲音將會愈來愈大.
2015-11-21
星期日的區議會選舉是佔中行動後第一次大型選舉, 新一屆區議會取消委任議席, 民選議席有四百三十一個, 當中有六十八席由於沒有對手競逐, 自動當選. 另一邊廂, 全港競爭最激烈的兩個選區位於屯門, 各有六名候選人陷入混戰, 其中樂翠選區, 因為現任超級區議員民主黨的何俊仁競逐連任成為焦點, 其餘五位候選人分別是獨立的何君堯、快信社會服務團的阮偉忠、熱血公民的鄭松泰、無黨派的張永偉, 以及獨立的沈錦添, 他就以書面回覆拒絶接受訪問. 現在我們先看看這場選戰到底要怎樣開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