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29
政府2023年起擴大輸入勞工,僱主請不到足夠本地員工,就可以申請輸入勞工。為了保障本地工人就業優先,當局要求本地工人與輸入勞工比例要達到至少2比1。不過本台發現,有部分僱主解僱本地工人,再以散工形式聘用他們,以符合輸入勞工配額,規管是否不足呢?為了保障輸入勞工,當局規定他們的人工不得少於本地工人的月薪中位數。但本台發現有僱主要求輸入勞工簽署「陰陽合同」,剋扣他們一半工資,情況有多嚴重呢?
2025-03-22
香港人口急速老化,到2046年,平均每三個人就有一個是超過65歲的長者,安老院舍宿位一位難求。近年政府大力推動大灣區安老,包括推出廣東院舍照顧服務計劃等,吸引不少長者北上安老。但高齡長者的醫療需求日漸增加,在大灣區生活,醫療設施和內地醫保等有無足夠配套?特區政府近日推出大灣區醫療券和跨境救護車等服務,是否足以令北上長者安心養老?
2025-03-15
近年內地興起短劇,即是單集不超過15分鐘的網絡劇集。有港人北上拍攝微短劇,就連周星馳、王晶等著名導演,去年都分別推出首部短劇,業界看到甚麼機會?有研究機構估算,去年國內短劇市場規模達到504億元人民幣,首次超過電影票房,為甚麼這個產業擴展得這麼快呢?短劇急速發展,令「霸道總裁」、「復仇」等網絡小說題材廣泛傳播,但部分作品被批評內容低俗、暴力等,內地政府數次出台政策規管,短劇行業未來會如何發展呢?
2025-03-08
近期一款原本用於治療糖尿病的處方減肥針大熱,但本台發現即使沒有醫生處方,都可以在部分網店甚至實體藥房買到,懷疑有人違規賣藥,有多危險呢?有店舖聲稱藥物是由台灣藥廠直接入貨,但我們發現藥物根本無在本港註冊,台灣藥廠亦否認供貨,重重規管下,為甚麼仍然有藥物違規進口呢?
2025-03-01
政府公布財政預算案,2024至25年度錄得近千億元財赤,是六年來的第五次,財政儲蓄亦比2018年高峰期的11,709億元,大減近一半。為了節流,政府提出調整長者兩元乘車優惠,高官、公務員亦要凍薪,背後有甚麼理財哲學呢?面對經濟環境改變,以往的理財方法又是否需要改變?
2025-02-01
中國、秘魯相距半個地球,但兩國關係悠久,每十個秘魯人就有一個是華裔。中國近年在當地影響力更進一步增加,大型基建、民生工程,不少都見到中資參與。其中由中資建設的隧道接通著名景點馬丘比丘;大型港口錢凱港連繫南美洲與亞洲,為秘魯帶來多少改變?行政長官李家超早前到秘魯出席會議,建議港商留意當地潛力,香港在這個新興市場又有甚麼發展機遇?
2025-01-25
近期本港舉辦首屆中醫藥文化節,政府亦將於今年內公布《中醫藥發展藍圖》,有業界指今年是「大年」,希望可以促進中醫藥文化的傳承。香港曾經是重要的中藥材集散地和轉口港,但過去數年進出口貨值都下跌,要如何找到新出路?世界衞生組織預計,去到2032年,中醫藥全球市場規模將超過4,200億美元,即是3.3萬億港元,面對龐大市場,香港應該如何發揮優勢,令中醫藥走向國際?
2025-01-18
兩年多前有港人被誘騙到東南亞詐騙園區的事件,原本已經大致平息,但當局指自去年第二季起情況死灰復燃,至今收到28宗相關求助,多人仍未脫險。有協助求助家屬的人士指,詐騙集團手法流程再進化,較兩年前更具針對性,令港人更易受騙,警方更揭發有港人涉嫌參與人口販運,情況是怎樣呢?中緬政府前年聯合搗破緬北多個詐騙園區,但現時緬東的妙瓦底又再出現新的詐騙園區,為甚麼這些園區禁之不絕?
2025-01-11
「太空油」迅速冒起,成為21歲以下青少年最常吸食違禁品第三位。單單今年首11個月,當局已拘捕206人,涉嫌非法售賣或管有太空油,按年增加超過24倍,但太空油的主要成分是麻醉劑「依托咪酯」,現時只被列為「毒藥」。政府計劃今年首季,將「依托咪酯」升級為「毒品」,但太空油用電子煙霧化器已經吸到,當局可以點樣執法?
2025-01-04
建造業界一直提倡「地盤零意外」,同時政府亦提高針對工業意外的職安健條例罰則,希望可以提升地盤安全。不過翻查勞工處資料,近年建造業每年發生大約三千宗工業意外,每年大約有20名工人死亡,為何各項措施都未能減少相關意外呢?近年政府工務工程必須引入建築安全設計,在設計階段已經融入安全概念,是否需要立法強制私人工程引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