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07
2023年度邵逸夫數學科學獎平均頒予弗拉基米爾.德林費爾德和丘成桐,以表彰他們對數學物理、算術幾何、微分幾何和凱勒幾何的貢獻。德林費爾德與貝林森一起推動了幾何朗蘭茲綱領,而丘成桐則致力於解決廣義相對論和弦理論所引起的數學問題。 另外,生命科學與醫學獎平均頒予帕特里克.克拉瑪和伊娃.諾加利斯,以表彰他們開創性的結構生物學研究,使負責基因轉錄的蛋白質機制能夠於單個原子尺度上視覺化。
2023-10-30
2023年度邵逸夫天文學獎平均頒予馬修‧貝爾斯、鄧肯‧洛里默和莫拉‧邁克勞克林,以表彰他們發現快速電波爆發。這種強烈的射電爆發,在千分之幾秒之內釋放相當於太陽數天輻射的能量,爆發源比地球細小,處於非常遙遠的星系中。三位得獎者在2007年發表開創性研究論文,描述發現了首個快速電波爆發,推斷出其來源的多項特性,及估計了快速電波爆發在宇宙中產生的速率。他們的發現如何有助科學家探測宇宙?
2023-10-23
For 20 years, the Shaw Prize has been awarded to world-renowned scientists in astronomy, life science & medicine, and mathematical sciences. How has the Shaw Prize contributed to scientific knowledge, and to the life and work of the Shaw laureates? What expansion plans are in store for the near future?
2021-10-24
2021年度邵逸夫生命科學與醫學獎頒予美國細胞生物學家斯科特。埃姆爾,以表彰他所發現的內體蛋白分選轉運複合體 (ESCRT) 途徑,對於涉及膜生物學的多樣化過程至關重要,其中包括細胞分裂等。這些過程對疾病,如癌症,及病毒傳播亦具影響。 2021年度邵逸夫數學科學獎平均頒予傑夫。奇格和尚-米歇爾。比斯姆,以表彰他們對幾何學的貢獻。他們非凡的見解改變了其中一個最古老的數學分支。
2021-10-17
被稱為磁星的珈瑪射線和X射線噴射天體,在科學家通過衛星證實它們的存在之前,都只是在理論上存在。現在,科學家開發了新穎的觀測技術,證實具有超強磁場的中子星存在,除了描繪出它們的物理特性,亦將磁星確立為一種嶄新而重要的天體類別。2021年度邵逸夫天文學獎平均頒予赫里莎‧庫韋利奧圖和維多利亞‧卡士比。
2020-09-27
今年的生命科學與醫學獎有三位得主,平均頒予英國牛津大學的格羅.米森伯克(Gero Miesenbock)、德國柏林洪堡大學的彼得.黑格曼(Peter Hegemann)、德國維爾茨堡大學的格奧爾格.內格爾(Georg Nagel),獲獎原因是表彰他們所研發的光遺傳學,一項徹底改革了神經科學發展的技術。
2020-09-20
今年的天文學獎得主是羅傑.布蘭福德(Roger D Blandford),獲獎原因是表彰他對理論天體物理學的根本性貢獻,特別是在活躍星系核的基本理解、相對論性噴流的形成和準直、黑洞的能量提取機制和激波中的粒子加速及其相關的輻射機制。 數學科學獎平均頒予亞歷山大.貝林森(Alexander Beilinson)、大衛.卡茲丹(David Kazhdan),表彰他們對表示論,以及許多其他數學領域的重大影響和深遠貢獻。
2018-09-29
Description...
2018-09-17
Dr. Mary-Claire King is the sole recipient of the Life Science and Medicine award for discovering breast and ovarian cancers can be caused by a gene. Argentina-born American Luis A Caffarelli won the Mathematical Sciences prize for his groundbreaking work in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s.
2018-09-16
今屆邵逸夫獎天文學獎由法國科學家尚盧.普吉奪得,他探測了恆星形成過程中,星系所放出的宇宙遠紅外背景,並提出星際物質含有芳香族碳氫分子的證據。他帶領歐洲太空總署普朗克太空計畫,大大擴闊了我們對宇宙的認知。 尚盧.普吉於1947年在法國索恩盧瓦爾省索恩河畔出生,現為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及法國巴黎第十一大學奧賽太空天體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暨歐洲太空總署普朗克計劃高頻儀器(HFI)首席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