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味茶記
"「又到三點三, 可以嘆番杯奶茶, 食件靚蛋撻!」別以為只有看似快被時代淹沒的事物, 才能列入本港首份非物質文化遺產名單(非遺名單)之中, 其實它亦可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而蛋撻、菠蘿包、港式奶茶、鴛鴦等地道港式滋味的製作技藝, 亦是非遺名單其中一員! 怎樣才稱得上一件「靚蛋撻」? 位於西環的老字號茶餐廳, 負責人周錫豐為你親述製作蛋撻的過程. 原來單是一塊香脆的蛋撻皮, 發酵已需時一至兩日. 經驗滿分的周老闆, 仍認為製作蛋撻的過程非常困難, 對他而言, 哪個步驟最「蝦人」? 隨時代發展, 不少店舖均以創新作為賣點, 周老闆在傳統與新潮之間, 堅持為街坊炮製傳統風味. 菠蘿包要包身鬆軟、包面鬆化, 有着甚麼特別技巧? 隨城市發展, 西環人流越見興旺, 雖能為茶餐廳帶來更多新面孔, 但周老闆心中藏着甚麼憂慮? 曾有統計顯示, 每日港人共?用超過250萬杯港式奶茶, 單是「金茶王」冠軍級人馬梁德酬, 每日需調製過千杯熱奶茶之多. 要沖出一杯靚茶, 在梁老闆眼中最重要是水滾茶靚, 他亦毫不吝嗇與大眾分享沖茶技巧, 勢要令港式奶茶發揚光大! 而另一位「金茶王」冠軍人馬林少昂, 以沖調本港獨有的鴛鴦聞名, 曾參與美國交流活動的他, 有甚麼難忘經歷?"--TVB website, May 21,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