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來毒往

「毒男」、「宅男」等標籤表面上是不受歡迎的男性形象, 背後卻涉及對成功男士在社會和文化上的標準. 性別研究專家Raewyn Connell指出, 大部份的社會和文化都潛藏著一套對理想男性的行為規範和建制安排, 是為「霸權式陽剛氣質」(hegemonic masculinity). 學歷和事業往往是定性男士成功與否的基準, 經濟成就以及駕馭異性的能力同樣被視為評分之列. 未能符合這些「霸權式陽剛氣質」標準的男性, 就會受到霸權文化的宰制(sanction), 負面的標籤便是其中一個例子. 「毒男」一詞源自2000年代日本最受歡迎討論區之一2channel, 泛指獨身的男士, 並不帶強烈貶意. 名詞傳入香港後, 被傳媒賦予負面意義, 用以嘲諷、貶抑不合乎成功男人典範的男性. 專注性別研究的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蔡玉萍指出, 男性角色標籤化值得關注, 因為語帶貶意的標籤會激化社會對非主流、非理想的男性強加污名, 更甚的是, 缺乏自信、有感自己是失敗者的男士亦對號入座, 甘心情願地背負起標籤, 自怨自艾, 這些男性往往因為自我形象低落而羞於社會參與, 結果令他們更被邊緣化, 長期生活在壓迫和論述暴力之中. 然而, 當他們能夠重新認識自我, 發掘自己的興趣和長處, 要「脫毒」並非遙不可及的事.
hku lib logo
Contact us 

Copyright © 2025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