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式湯麵兩生花

香港號稱「美食天堂」, 匯粹全球佳餚, 論到代表性美食, 以雲吞麵為代表的廣東麵食豈能榜上無名! 一碗價值僅廿餘元的「靚」麵, 吃到的不但是彈牙爽口的麵條和香濃的「湯底」, 還包含做麵師傅數十年努力的心血. 分別紮根深水埗、九龍城的兩間老麵店, 分別「主打」竹昇麵和濃香蝦子麵, 兩位師傅同樣喜獲下一代傳承手藝, 至為難得! 陳智燊、許亦妮今集走訪兩店, 品嚐牽繫了兩代濃情的「靚」麵! 煮出一碗好麵, 少不了撈麵必備的「笊篱」, 兩位主持「一條龍」追訪入行半世紀的鐵網老工匠, 探索兩個行業的緊密關係! 雲吞麵俗稱「細蓉」很多人都知道, 但其由來大家又知多少? 行內還有「孖水」、「白底」等術語, 當中又有甚麼含意? 五十年代在廣州賣雲吞麵的劉庭森師傅, 來港後由1954年開始在深水埗街頭擺賣車仔檔, 做到大牌檔, 繼而擁有自己的麵店, 當中經歷幾許辛酸? 劉伯見證了半世紀而來的香港經濟起落, 但五十年不變除了雲吞的餡料, 還有其竹昇打麵的手藝. 將麵粉堆成小山丘, 再於中心挖洞打入鴨蛋「開水塘」開始, 到最巧功夫的坐竹昇, 劉伯每天風雨不改地苦幹; 至於包雲吞的重任, 劉太由嫁入門開始, 親力親為為丈夫分擔. 不少傳統絶活都因後繼無人而面臨失傳, 但劉伯卻無此憂慮, 因為兩個兒子都盡得其真傳, 三父子每天「拍住上」羨煞旁人. 年青人何以願意繼承這門艱辛的行業? 以蝦子做主打, 混入麵粉製成的傳統蝦子麵, 同樣有不少捧場客. 十餘歲入行學打蝦子麵的蔡耀球, 現時是九龍城老牌麵廠唯一做麵師傅, 見證兩代老闆的交接傳承經過, 亦見證老店生意由盛轉衰. 昔日的九龍城因啟得機場而成顯赫地標, 除了來往的華僑是老店的穩定客源, 逢年過節, 麵廠更因應客人需求推出禮盒應市. 然而隨着即食麵誕生, 加上機場搬遷, 早已風光不再, 麵廠第二代傳人陳志雄合以仍堅守祖業? 蔡師傅則以蝦米和大地魚熬「湯底」開始, 為大家演繹一碗香濃蝦子麵誕生的經過. 除了打麵之外, 「淥麵」也有學問. 傳統做法, 先將麵焯一會兒, 然後過冷河, 再焯, 麵質更加爽口. 過程中, 一個將麵與湯隔開的「笊篱」不可或缺.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而當年不鏽鋼的「笊篱」全屬人手織造. 現年八十一歲的梁林, 入行超過52年, 由六十年代到今天, 一直默默耕耘. 林伯這門手工藝可謂千變萬化, 除了「笊篱」, 還可織出泥鯭籠、蟹籠等等不同工具, 且看他露兩下巧手功架.
hku lib logo
Contact us 

Copyright © 2024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