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商店大寶藏

近年不少屋邨商場陸續進行翻新, 引入了各式各樣的大型連鎖店, 令小本經營的商店因難以維生而逐漸消失. 曾於六十、七十年代陪伴港人成長的士多、辦館、雜貨舖等商店, 更加買少見少. 這些小商店裡的玻璃罌、餅罐、汽水櫃、戒子糖、吹波膠、豬仔錢罌等, 滿載著香港人的集體回憶. 陳智燊和許亦妮會走遍全港, 為大家搜索碩果僅存的士多、辦館、雜貨舖等, 發掘小商店裡的大寶藏. 旺角柏樹街一間70年代開業的士多, 店內的貨架、餅罐已有30多年的歷史. 貨品以零食、飲品為主, 部份貨品原來需要經政府發牌才可售賣. 老闆杜先生與杜太, 與客人感情深厚, 早年客人「賒數」有如家常便飯, 且聽杜太細說當時情況. 此外, 杜太還會介紹她的愛貓, 何以士多、辦館總愛養貓? 辦館的規模比士多稍大一點, 好比一間小型的超級市場, 糧油罐頭、調味醬料、零食、餅乾麵包、中西名酒等貨品一應俱全. 兩位主持看到辦館裡的戒子糖、朱古力醬、果汁糖等, 勾起了不少童年往事; 又會介紹辦館裡獨特的「收銀機」, 究竟有麼奧妙? 由衛生用品, 到飲食器皿, 甚至小型傢俬, 應有盡有的老字號雜貨攤, 是老闆朱先生的父輩由50年代在上環街頭擺雜貨攤打拚而來, 70年代才搬到水坑口街的舖位. 現由朱先生子承父業, 繼續經營. 店舖由地下至天花也堆滿雜貨, 至今仍保存著不少經典貨品, 水煙筒、油燈台、火水燈、油燈腳、瓦枕、藤椅、餸籃等, 每件背後也充滿回憶. 朱先生又會展示曾在60至80年代流行一時的冰條壺、奶咀壺、暖壺等, 細說當年往事. 主持還發覺店內的豬仔錢罌, 竟然沒有投入和取出硬幣的出入口, 無入也無出, 何以這麼神奇?
hku lib logo
Contact us 

Copyright © 2024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