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羅萬有香港地

"現時市面上的西餅連鎖店成行成市, 但在五、六十年代, 西式麵包糕點、餅乾未流行之前, 傳統唐餅是香港市民日常生活主要的食糧之一. 老婆餅、椰堆、鳳凰卷、白糖餅、雞仔餅等中式餅食; 菠蘿包、雞尾包、椰絲奶油等西式麵包; 還有茶餐廳美食蛋撻, 甚至發展出香港獨有的下午茶文化. 無論唐餅還是西餅, 都散發着地道港式滋味, 背後隱藏着包餅師傅的無限創意與默默耕耘! 今集主持陳智燊和許亦妮將走訪家庭式經營的中式餅家及西餅店, 細味肯搏、肯捱、刻苦耐勞的香港精神! 現年七十四歲的李鉅出身做餅世家, 父親在故鄉東莞開設工場做嫁女餅. 李伯五十年代來港, 曾在元朗開設餅家, 1967年搬到鯉魚門. 開張初期的情景, 他至今仍歷歷在目. 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全民皆股, 李伯的餅店亦見證了當年的股市風雲! 餅家的生意隨1973年股災爆發跌至谷底, 李伯如何度過難關? 他的子女又可會繼承父業? 在五、六十年代, 雞仔餅是最受歡迎的唐餅之一, 何以它又稱為「小鳳餅」? 主持又會介紹李伯的得意之作, 老婆餅、椰堆、鳳凰卷、白糖餅等, 教人垂涎三尺! 西式餅店負責人呂喜波, 三十多年來風雨不改, 凌晨兩點半便到餅店工作. 60、70年代, 香港曾經興起一陣移民潮, 呂喜波就在這個動盪時刻接手餅店. 店內的切麵包機歷史悠久, 至今仍大派用場. 西餅店的顧客以街坊為主, 早上七至九時上班、上學繁忙時間大排長龍. 最受歡迎的菠蘿包、雞尾包、椰絲奶油、蛋撻等處處反映著香港人靈活變通的生活智慧, 兩位主持為大家尋出端倪. 麵包店切好方包後, 總會餘下大量的麵包皮, 這些剩餘物資被基層市民視為寶物, 果腹之餘, 更創出了多款創意美食, 兩位主持為大家一一呈獻!"--TVB website.
hku lib logo
Contact us 

Copyright © 2024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