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漫畫倒後鏡

談到香港漫畫, 一眾漫畫迷的第一印像是甚麼? 《十三點》的百變時裝? 《老夫子》的「耐人尋味」? 《古惑仔》的「兄弟情」與「義氣」? 還是小豬麥兜的童真與趣緻? 這些屬於不同年代的經典, 相信勾起大家不少回憶. 事實上, 香港漫畫早在六十年代興起, 社會的轉變造就了豐富的漫畫創作題材, 漫畫家筆下的除了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 勾劃細膩的意象, 亦同時紀錄著香港人、香港社會的成長. 今集先來檢閱近半世紀以來的香港經典漫畫, 如何緊扣當代社會脈搏. 在六十年代的香港,一班前輩漫畫家, 紮根於報章、雜誌的漫畫格子專欄, 作品大多以香港社會風氣及時事作題材, 與讀者的生活息息相關, 亦容易引起共鳴. 縱觀今天, 網絡上都可發現本地漫畫家的筆跡, 題材由諷刺時弊的政治漫畫、幽默小品、浪漫愛情故事、武術格鬥、神怪靈異槌槌兼容並包. 本港漫畫家前輩李惠珍、王澤、黃玉郎、漢民、劉雲傑、牛佬, 以及近期的麥家碧、Stella So、梁進及「馬仔」等, 處於不同的創作年代, 他們是怎樣找尋靈感? 筆下的人物反映了甚麼香港故事? 他們在兒時受甚麼漫畫所影響? 香港漫畫可說是紀錄社會變遷的繽紛畫冊, 漫畫家筆下盡是當年周遭生活瑣事、時事、民生或社會風氣等浮光掠影片段, 當中包括廉政公署的成立; 打擊垃圾蟲的清潔香港運動等. 渲染色情及暴力的漫畫湧現, 反映了當時甚麼社會現況? 寫實漫畫經典《牛仔》, 與現時的《我的低能之道》, 刻劃的社會今昔有何異同? 多位研究香港歷史的學者, 為大家分析漫畫作品怎樣紀錄香港社會的生活百態. 港產漫畫的老、中、青「粉絲」以及演藝界「星級」漫畫迷, 也會一一分享心目中最具代表性的香港漫畫.
hku lib logo
Contact us 

Copyright © 2025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