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地鄉情
"香港, 是世界文化匯聚之地, 亦是不同宗教信徒和諧共融的地方. 目前, 全港約有四萬名印度教徒, 當中大部份信眾是來自印度和尼泊爾. 信徒的數量雖不到香港總人口的百分之二, 但在本港首份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非遺清單)中, 已記錄了四個與印度教相關的節日, 可見香港少數族裔的宗教同樣受到重視. 走進位於跑馬地的印度廟, 由大學社會學系學生Aaron為大家作出詳細介紹. 起初只是以學術研究角度探討印度教的他, 何以突然對印度教充滿興趣, 還參與聚會時的樂器演奏? Aaron除了介紹廟內各個神像外, 亦會講述進入印度廟的禁忌. 但印度廟內, 竟然有一個孫悟空像? 四個被列入非遺清單中的節日, 包括胡里(色彩節), 排燈節(屠妖節), Annakut(新年第一天)及十勝節, 當中以胡里最令人感到新奇, 信眾會互相投擲顏色粉和顏色水, 代表對他人的祝福, 以慶祝春天的來臨. 而在火盆獻祭時, 椰子亦會成為祭品之一, 當中椰子帶着甚麼寓意? 任你觀察力再強, 也想不到唐樓中, 藏有一所印度教廟! 食物銀行負責人龍緯汶帶你前往尼泊爾印度教徒在香港聚會的地方, 並參與他們慶祝新年的油尖旺區巡遊, 為居於香港的同胞送上祝福. 初次接觸印度教的香港學生, 亦會分享他們在參觀廟宇期間的小發現."--TVB website, July 30,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