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體回憶

近幾年香港人每當聽到有舊建築、老街道行將清拆重建或是有店鋪快將結業, 都會一窩蜂到訪現場回味一番, 或是拍照、拍影片留念. 年青一代以自己的方式記錄屬於這個時代的回憶, 有人用影像記錄; 有人選擇用筆記錄, 漫畫傢草日及Stella So就用畫筆記下舊記憶、舊情懷, 成為大家的「集體回憶」. 究竟這個詞彙怎樣興起? 大家是否還記得天星碼頭的舊鐘樓、「囍帖街」或龍門大酒樓? 漫畫家Stella So以一幅幅漫畫重現這些滿載香港人回憶的建築物昔日面貌. 她又最喜愛哪一幅「集體回憶」? 除了一些耳熟能詳卻「消失了」的建築物, 過去總有一間在左右的冰室、士多等街坊店舖如今安在? 記錄這些「細眉細眼」事物的幸好還有他 - 漫畫家「草日」. 小店舖不敵大財團, 似是無法逆轉的大勢, 莫非新世代不再講求人情味? 「八十後」漫畫家楊學德, 從作品中展現昔日的鄰舍關係、童年玩意, 當中有多少「一代人」成長的烙印? 今日常把「集體回憶」掛口邊的人, 對前景有何寄望? 從漫畫看香港的「集體回憶」, 其實香港漫畫何嘗不是大家的「集體回憶」. 轉眼間, 香港漫畫已經陪伴大家超過半世紀. 漫畫界也隨著香港的時代巨輪起起跌跌, 無論殿堂級前輩黃玉郎或是生力軍姜智傑, 都異口同聲香港漫畫應放眼遠看、北望神州, 到底內地市場為漫畫發展帶來甚麼機遇? 在今天的網絡世代, 到報攤排隊買漫畫似乎逐漸成為「集體回憶」, 香港漫畫有甚麼「新招」吸引新讀者? 網絡平台, 何嘗不是漫畫界突圍的新出路? 香港漫畫基礎穩固, 全賴一班資深前輩, 經過無數不眠不休的日夜拚搏得來. 節目結束前, 齊來回味一眾漫畫界前輩與「後浪」筆下的香江歲月!
hku lib logo
Contact us 

Copyright © 2025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