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世紀禮賓府 : 155周年特輯

前身為香港總督府的香港禮賓府, 一座隨著歲月及主人更迭而不斷改變風格的建築, 經歷155載, 仍然屹立於香港島上亞厘畢道. 自建成以來, 一直是香港的政治核心, 成為與香港人及香港發展息息相關的地方. 這座建築最初由第二任測量總署署長(Surveyor General)急庇利(Charles St.George Cleverly)設計及督工興建, 工程於1851年10月開始, 歷時4年, 第四任總督寶靈(John Bowring)成為首位主人. 日治期間, 總督磯谷廉介命令工程師藤村清一, 把總督府修復改建成和洋兼容風格, 當中最曯目是加建一座日式塔樓. 改建後室內的佈局未有改變, 只是部份房間改為日式, 並設有小型茶室. 1945年9月16日, 香港軍政府首長夏愨(Cecil Harcourt)代表中、英兩國, 於總督府主樓接受日本投降, 香港再次成為英國殖民地. 自楊慕琦復任起, 幾乎每任總督及行政長官均為總督府或禮賓府進行改裝, 以切合不同年代需要. 於1995年, 總督府正式列入為法定古蹟, 受法例保護, 不可隨便作改動. 因應香港回歸及配合當時主要用途, 總督府於1999年易名為「禮賓府」. 貴為香港政治核心, 多年來有不少各國的領袖名人到訪禮賓府. 在園藝人員悉心料理下, 禮賓府的花園至今已有數十種不同品種的植物. 自1968年起, 禮賓府每年春季均會開放一日. 在回歸後, 調整為每年開放兩日, 分別在春季及秋季舉行. 透過舉辦開放日, 讓市民得以欣賞花園內的花卉之餘, 亦對禮賓府建築有更多了解. 經過155年不平凡的歷史, 縱使將來仍會因著時間及主人更迭而不斷改變風格, 身為法定古蹟的香港禮賓府必然繼續屹立於上亞厘畢道, 見證香港的歷史及發展.
hku lib logo
Contact us 

Copyright © 2025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