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祭

"本港480項非物質文化遺產中, 超過200項與祭祀有關. 今集介紹的「食山頭」和「北帝誕」, 前者祭祖, 後者拜神, 雖然意義不同, 但同樣展現出華人社會對祖先及神明的尊敬. 「食山頭」, 是部分新界元朗宗族帶同生豬祭品祭祖後, 就地煮成盆菜並即時享用的習俗. 但不少具「食山頭」傳統的鄉村, 已改為到會或到茶樓進行. 鄧聯興(聯哥)是香港鮮有的「山頭大廚」, 節目會隨他們走上山頭, 直擊由起灶烹製, 到「打盆」(即分盆)的過程. 聯哥之子鄧健鵬, 年紀輕輕便決定放下優厚工作, 由「揸筆搵食」轉而跟隨父親「揸鑊鏟」, 何以他會作出這個決定? 各個村民準時到達, 現身「食山頭」, 知名時裝設計師鄧達智亦不例外. 「食山頭」在他們心目中有何重要性, 甘願「山長水遠」參加這個活動? 觀音誕、天后誕等, 是香港最為人熟悉的傳統節日, 信眾均會大肆慶祝一番, 但你對北帝誕又有多熟悉? 作為一個外來人, 龍獅團負責人曾家明20多年來, 在「北帝寶誕」均不遺餘力, 是甚麼驅使他如此重視北帝誕? 任職廟祝五十年的龐寧講述長洲的北帝像沒有鬍鬚的原因! 雖然長洲不同神誕均保留上演神功戲的傳統, 戲目卻愈來愈少, 且聽長洲鄉事委員會主席翁志明述說當中無可奈何的原因."--TVB website, May 22, 2015.
hku lib logo
Contact us 

Copyright © 2025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