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景嶺冬春
調景嶺, 一個在地圖上仍然存在的名字, 但現實已經消逝的地方. 旗海飄揚, 效忠誓言遍地, 令人錯覺這裡是台灣選舉, 居民與警察對峙場面, 仿彿是暴動的前夕. 上世紀五十年代, 戰後香港人口在五年間激爭了一百多萬, 洶湧的難民潮令港英政府措手不及, 調景嶺居住區是那次史無前例難民潮的產物. 一九六一年港府將調景嶺設立為徙置區, 居民誓死反對, 後來得到政府公開承諾, 居民可以無限期居留及使用該地, 調景嶺與世隔絶的境況維持到七十年代未, 香港回歸提上日程, 調景嶺被徹底清拆的命運終於無可避免. 香港的親台組織被統稱為右派, 右派勢力日慚衰落, 國民黨員由鼎盛時的幾十萬, 銳減到現在數以千計, 陳水扁上台國民黨喪失台灣政權之後, 情況變得更惡劣. 國共內戰時, 香港就好似一個政治避風港, 國民黨退到台灣之後, 香港又成了兩岸聯繫的一座橋樑, 直到民進黨上台, 這座橋樑的作用開始變化.《香港風華》這一集走訪了各階層人士, 憶述香港在過去一個世紀在兩岸當中的歷史見證, 以及前瞻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