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廈創意大翻新
香港百物騰貴, 衣、食、住、行等消貴「有增無減」, 店舖租金也持續飆升! 加上市區重建計劃, 有不少陪伴市民成長的「老字號」店舖如酒樓、大排檔等, 以致傳統行業一家一家消失, 幾代港人的集體回憶、生活文化彷彿無聲蒸發. 撤出鬧市、退至工廠區, 這些傳統老店可尋到生存空間? 工廈怎樣活化消失的文化? 新生代的文化藝術又如何活化工廈? 三位新生代主持陳華鑫(Gloria)、林欣彤(Mag)及周奕瑋(Jarvis)到訪兩棟工廈, 探索工廈活化後的新面貌. 從昔日的大排檔到時下流行的「Fusion」餐廳,飲食文化的演變見證香港的發展。香港著名飲食集團將昔日的飲食文化於工廈內重視, 成為一個飲食文化博物館. 廠房變身美食天地, 構思何來? 除了地下一層的茶樓, 工廈其餘樓層則劃分成不同區域, 將多種飲食文化實體化, 例如賣牛什、炒小菜的大排檔、掛滿雀籠的茶樓等. 另有介紹世界各地香料的香料區, 以及展示失傳已久的滿漢全席的展區. 到底博物館內還藏有甚麼令人回味無窮飲食展品? 說到工廈活化的成功典範, 不可不提石峽尾的創意藝術中心. 中心成立以來吸引了多位藝術家進駐, 他們有甚麼創意「攪作」, 讓參觀者大開眼界? 藝術可融入舞蹈、環保生活, 甚至飲食. 中心除了有藝術家的工作室, 亦有咖啡愛好者以咖啡室作為交流平台, 一邊品嚐咖啡, 一邊欣賞藝術品, 何其寫意! 一班香港藝術家又為何選擇在藝術中心開闢小天地? 三位主持遊走藝術中心, 從其中佈局設施領略藝術家的每個創意心思, 感受濃濃的藝術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