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中樂

紙, 除了以書本的形式承傳知識, 亦可以不同形式, 記錄社會文化的演變. 本地陶藝家李慧嫻於2000年以紙紥祭品作展覽, 原意是在展覽中批判消費文化, 展覽完結後. 李慧嫻自言「自投羅網」, 不斷收集紙鞋, 至今超過五百對, 成為一個不智的消費者. 李慧嫻從產品設計的角度去欣賞這種傳統民間工藝, 認為紙製品模仿生活用品, 藏品無形中紀錄了香港這十二年的潮流文化. 修讀設計出身的吳文正於十五、六年前開始收藏戰前時期的包裝紙盒, 尤其鍾情於中成藥紙盒. 藥物關乎用者人身安全, 必須標榜商譽, 吳文正表示不少藥廠以創辦人的肖像作為商標, 甚至以家族幾代人的相片為標記, 強調是百多年老字號. 另外, 有藥廠為杜絶膺品, 藥品會附有驗真券, 以示正貨. 從事零售業的李守政, 希望保留本地文化特色, 於十年前開始收集舊物, 包括大部份基層女孩都擁有過的「著衫公仔」、士多常備的「潛錢」遊戲, 還有伴著他成長的「公仔紙」. 早期的公仔紙會以中國民間故事為設計藍本, 印上「水滸傳」、「八仙過海」等深入民心的人物; 七十年代, 就出現「小露寶」、「蒙面超人」等特攝片人物的「公仔紙」. 這些兒時玩意, 不僅帶來回憶, 亦紀錄了民生點滴.
hku lib logo
Contact us 

Copyright © 2024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