樸風古圍

明末清初, 中國東南沿海盜寇猖獗, 新界的村落經常遭到成群結隊的海盜「打明火」, 為了防範盜寇, 有條件的村落便在村的四周建起一座厚厚的高牆, 高牆上開有槍眼和炮眼, 這便形成了後來的圍村. 海盜未被清剿, 村落間或宗族間又經常因為爭奪水源、土地而發生械鬥, 圍村繼續發揮著它的作用. 後來, 清廷為斷絶海寇生路, 頒發遷海令, 沿海居民一律向內地後遷五十里, 新界五大姓村民生活變得極為艱難. 當地有兩個宫員上表皇帝, 力陳百姓之苦, 並代呈回遷之願, 結果得到皇上御批. 五大姓人為感謝兩位宫員, 湊錢建了間表巡撫廟, 從此五大姓走上一條「和為貴」的共處之道. 他們共同經營出入大鵬的文錦渡, 組織五姓父老共聚聯誼, 這個傳統流傳至今. 圍村的歷史比香港開埠早很多, 傳統習俗經過歷史洗禮, 有些保存下來, 有些就逐漸消失, 雖然中間會有爭拗, 會有反覆, 但是歷史只會按照自己的軌跡前行, 義無反顧.
hku lib logo
Contact us 

Copyright © 2024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