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見的障礙
家齊讀小三, 自幼有學習障礙, 成績差, 怕返學, 主流傳統教學模式容不下有特殊學習障礙的學生, 家齊最終選擇轉校; 新校的學生大部份是南亞裔, 家齊面對另一樣困難; 家齊媽媽鼓勵他學習二胡, 藉發掘潛能, 挽回自信. 寶欣升小三之後, 才被發現有學習障礙, 然而校方卻以平等學習機會為由, 拒絶調適課程, 11歲的寶欣無奈地出國讀書, 學業成績也得到改善, 但年幼出國, 始終缺乏家人照顧, 寶欣媽媽覺得如果香港教育制度有足夠支援, 寧願讓個女留在身邊. Jason學習障礙問題至為嚴重, 長大後生活仍然受學習障礙困擾; Jason早年選擇到外國讀大學, 學校多支援, 社會亦包容, Jason回流香港, 發現社會普遍對學習障礙缺乏認知; 學障青年早年得不到援助, 投入社會能力薄弱, Jason決定集合一班同路人, 成立支援學習障礙青年小組, 向社會反映成員的期望和心聲. 忙碌的都市, 往往忽略了一些看不見的障礙, 一個真正共融的社會, 所需要的是認知, 是接納和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