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ideo

星期日檔案

尋龍記
00:22:22

尋龍記

2025-04-06

有沒有想過香港曾經有恐龍出沒?位於香港東北水域的赤洲發現恐龍化石,初步鑑定屬於白堊紀時期,是香港首次有恐龍化石出土。一些本地專家致力研究古生物化石,探索生物演化過程,揭開遠古世界的神秘面紗。

「衣」舊有用
00:22:21

「衣」舊有用

2025-03-30

在「快時尚」的潮流下,當季衣服款式不斷改變,而且售價頗低,容易令人不自覺購買並囤積過多的衣物。每當需要換季時,便會「斷捨離」出大量舊衣。然而這些舊衣回收後,難以全部重用,變相造成浪費。有本地廢料回收廠嘗試將舊衣物分解,升級再造紙張與衣物原料,這種科研技術會否成為舊衣回收出路?市民改造舊衣再穿,又有多普遍?

一花一草一社區
00:22:22

一花一草一社區

2025-03-23

春暖花開,街道不乏植物的蹤影,有人在繁忙鬧市中,停下腳步欣賞一花一草,以影片及畫作紀錄它們的生長過程,植物對社區有何重要?城市綠洲有沒有更多的想像空間?

「劃」出彩虹
00:22:21

「劃」出彩虹

2025-03-16

政府公布彩虹邨重建計劃,有62年歷史的彩虹邨將會分三期重建,首批三座將率先於2028年拆卸,吸晴彩虹逐步褪色。遊客要惜別彩虹牆下「打卡位」籃球場,老街坊更要與度過六十載的家話別,百般滋味在心頭。 全盛時期,彩虹邨共有六間學校,有在邨內孕育成長的舊街坊,闊別四十年後重回母校,轉個身份帶領師弟妹重置校舍,期望在收生及重建挑戰下,在將來的新彩虹邨再次畫出彩虹。

春雷驚蟄
00:22:21

春雷驚蟄

2025-03-09

二十四節氣中的「驚蟄」,形容藏伏土中過冬的動物昆蟲,因春雷而蘇醒。踏入初春,天氣回暖,「蛇蟲鼠蟻」開始活躍,城市中偶爾出現牠們的蹤影,都市人如何與之共存?

道別本無常
00:22:22

道別本無常

2025-03-02

生死教育在港發展多年,但許多人仍然忌諱談生說死,直至親屬離世,才逐漸認知如何面對生離死別。有心理學家指,如果喪親者長期未能抒緩哀傷情緒,可以影響長遠精神健康,萌生自殘念頭。有中學嘗試在日常教學積極談死,希望培養學生應對死亡和失去的能力,亦有家長以親子繪本,與年幼子女探討生老病死的歷程。他們怎樣打破一般人對死亡的忌諱,走出第一步?探討生死,對我們下一代有多重要?

流光留影
00:22:21

流光留影

2025-02-23

屹立北角逾半世紀的新光戲院即將結束營運,臨別之際,有本地劇團把握最後檔期,送別新光。自新冠疫情在香港爆發後,政府為控制疫情,戲院也被勒令停業,港人消費習慣隨即有所改變,由去戲院看電影,也變成在家觀看串流平台的電影,疫後掀起北上消費熱,有不少港人也會北上購物和去電影院看電影,這裏同時作為兩年內第十間結業的數碼戲院,本地戲院及電影業前景如何發展?

年年有蠔
00:22:22

年年有蠔

2025-02-02

本地蠔業歷史悠久,扎根流浮山的蠔民,世世代代傳承養殖技術,出產鮮甜的蠔豉和金蠔。面對進口蠔的競爭及青黃不接的挑戰,他們如何尋找出路? 蠔有「海洋生態工程師」之稱,能夠過濾水中的雜質,而蠔礁亦是海洋生物的棲息地。有環保團體在本港多個地點修復蠔礁,改善海洋環境。

花開得富貴?
00:22:22

花開得富貴?

2025-01-26

臨近新春,不少人都會買年花過農曆新年。但今年花墟有檔主表示,受港人北上消費熱潮影響,預期新年花市不會太暢旺。但亦有在年宵擺攤的花農指,即使零售市道不景氣,他們都打算盡力開拓客源,期望網上及商場的銷售,能夠增加賣年花的利潤。而栽種桃花四十年的本地花農相信,只要種出靚桃花,始終會有惜花人購買。他們能否在這個新年得償所願,賺錢過好年?

開枱打牌
00:22:21

開枱打牌

2025-01-19

麻將牌以往用木、竹片等材料製成,人手雕刻麻將因而被稱為「刮竹」,麻將館亦俗稱「竹館」。現今的麻將一般以機器製造,傳統的手雕麻將已成夕陽行業,入行逾半世紀的師傅,如何延續這門手藝?麻將館又如何在時代變遷中轉型? 打麻將是不少本地人的消閒活動,一些居港外國人也愛上「打牌」,以麻將會友,感受地道文化。

hku lib logo
Contact us 

Copyright © 2025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