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ideo

走過烽火大地

烽火中的笑顏 : 車臣村、格魯吉亞
00:20:44

烽火中的笑顏 : 車臣村、格魯吉亞

2012-11-16

"車臣人飽受絶族威脅, 為了爭取脫離俄羅斯獨立, 他們成立游擊隊、黑寡婦, 殺俄軍、殺平民. 格魯吉亞與俄羅斯接壤邊境的車臣村, 與俄國境內的車臣老家遙遙相對. 這邊廂, 恐怖份子潛伏, 綁架、販毒等罪案充斥, 俗稱死亡谷; 越過邊界, 那邊廂是真正烽火大地, 別指望可活着回來! 洪永城(Tony)與攝製隊嘗試闖虎穴, 中途遇上一間電網公司的工程人員, 當中竟然有中國人. 他鄉遇故知, 電網公司廠長王雁冰坦言, 惡名昭彰的恐怖份子拉登曾以此為根據地, 在此出沒的少不了兇悍的黑寡婦. 公司搞水力發電, 對車臣人有好處, 所以他們不曾受攻擊. 不過, 他警告, 車臣人一旦發起脾氣, 可以相當恐怖, 他目擊過甚麼激烈場面? 攝製隊在王廠長勸喻下折返, 在車臣入口的邊境Jokolo村, 遇上一戶友善的格魯吉亞人, 他們認識的車臣人卻有另一種面貌. 攝製隊返回車臣村, 碰巧遇上一年一度的嘉年華, 車臣人暫時放下仇恨, 展露難得一見的笑顏! 已跟村民混熟的Tony, 不但獲贈地道食物, 還被邀請參加摔角, Tony與強悍的車臣勇士對陣, 強弱立見, 但賽果竟出人意表! 接下來, 攝製隊來到旅程最後一站 - 格魯吉亞. 成功脫離俄羅斯獨立, 格魯吉亞在過程同樣付出血的代價! 獨立後的格魯吉亞, 用「力量源於團結」作國家格言; 以《自由》命名國歌, 人民對於靠雙手爭回來的一切份外珍惜, 他們讚美造物者恩賜的山川美景、欣賞民族美食, ?酒前為和平碰杯...Tony走進市場, 品嚐甜美的水果、小吃, 格魯吉亞餃子等地道菜餚, 分享格魯吉亞人的民族自豪感, 更與闊別多時的老朋友 - 豬肉重逢. 從未經歷戰火洗禮的幸福香港人Tony, 過去四十多天走過烽火大地, 對生命、自由等價值, 有甚麼新的體會?"--TVB website, January 8, 2016.

別了伊甸 : 伊拉克、車臣村
00:20:57

別了伊甸 : 伊拉克、車臣村

2012-11-15

"聖經上記載的伊甸園, 其所在地即為今日之伊拉克; 然而, 自23年前, 獨裁者薩達姆上台, 經歷兩伊戰爭、美國攻打, 無數伊拉克人失去性命、財富, 甚至尊嚴. 2003年美國推翻薩達姆政權, 卻令各方勢力失去制衡, 恐怖組織亞爾蓋達施襲、反對派攻擊政府軍、平民間的種族衝擊, 伊拉克人依舊活在恐怖襲擊陰霾下, 伊甸園已是遙不可及的傳說. 伊拉克人對外來人充滿戒心, 唯獨跟攝製隊相處了兩天的司機Ali Mustafa, 願意分享生活點滴. 洪永城(Tony)意外發現, 在伊拉克當司機, 是個收入不俗的職業. 庫爾德裔的Ali辛勤工作儲錢買客貨車, 經營出租生意兼任司機, 一個月可賺到千餘美元, 足夠一家六口過頗為豐足的生活. 這在昔日薩達姆掌權時, 簡直是天方夜譚! 現時的伊拉克仍處於戰後的混亂狀態, Ali的四名小女兒, 每天擔憂父母能否安全回家, 根本無心玩樂! 相對於Ali一家, 一般伊拉克人的生活有多大差距? 攝製隊車程中窗外所見的髒亂環境, 可見端倪. 不過, 相對於飽受種族滅? 威脅的車臣人, 伊拉克人似乎仍是幸福的一群. 俄羅斯對車臣種族的清洗手段包括燒村、殺男丁、強姦婦女. 所以逃到格魯吉亞的車臣人, 為保民族血脈, 再艱苦也要生兒育女. 車臣人深信只有獨立, 才可建立心目中的伊甸樂土!於是執起武器、綁上炸彈闖入莫斯科, 震驚全球的黑寡婦和極端恐怖份子均來自車臣. 攝製隊由格魯吉亞進入接壤俄羅斯邊境的三不管地帶死亡谷, 所見車臣難民一臉冷峻, 以懷疑目的光看待外來人. 攝製隊幾經辛苦聯絡到願意受訪的車臣老伯和媳婦, 他們幽怨道出失去身份、找不到工作、歸家團圓無望的悲淒, 身在俄羅斯的家人又是否安好? 老伯媳婦談着外家親人現狀時, 低頭轉身垂淚."--TVB website, January 8, 2016.

恐懼中求存 : 伊拉克
00:20:50

恐懼中求存 : 伊拉克

2012-11-14

"伊拉克的歷史, 可追溯至五千年前的巴比倫文明, 現今石油藏量名列全球第二, 本來有條件成為超級富國; 可惜近廿年來, 世人只記得獨裁者薩達姆領導的伊拉克. 與伊朗的八年內戰, 死傷枕藉; 繼而侵略科威特、遭受美國攻打, 伊拉克已變得又窮又亂. 現時美軍雖已撤兵, 流血衝突卻無日無之. 重要設施如道路、商場、市集, 荷槍實彈如臨大敵的軍人、安全檢查站隨處可見, 堪稱世上其中一個最危險國度! 攝製隊申請伊拉克入境簽證阻滯重重, 更被官員訓斥「不要命!」 最終要透過該國有勢力人士協助, 才能成行! 踏足伊拉克機場, 迎接一行人的是一片漆黑和手持重型槍械的軍人...一天之內發生20宗恐怖襲擊、多宗嚴重交通意外, 在伊拉克已是家常便飯, 恐懼、緊張的氣氛, 瀰漫四周! 美國對伊拉克的反恐戰一打數年, 2003年成功推翻薩達姆政權, 反恐之戰何以換來越反越恐的亂局? Tony與攝製隊驅車來到三年前曾受恐怖襲擊的坎士拿村, 有十名家人在恐襲中喪生的村民Mohammad Jaafar, 親述當日炸彈在村內爆炸的恐怖情景. 在薩達姆統治下, Mohammad被強徵入伍, 被逼踏上兩伊戰場. 2003年, 薩達姆倒台, 伊拉克好不容易結束廿三年黑暗歲月, 但開心日子難以持久! 趕走薩達姆的美國人, 何故被Mohammad與同胞視作魔鬼? Tony暫時遠離亂世烽煙, 深入山區, 尋覓巴比倫文明的築跡 - 2700多年前的亞述王居所古奴薩遺址, 還有孕育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的母親河, 更獲當地居民大方招待享用地道早餐! 在6000年歷史的埃爾比勒城堡, 外國遊客絶迹, 皆因毗鄰市集正是恐怖份子施襲目標之一. Tony走進市集紀念品店, 意外地發現伊拉克痛恨的薩達姆和美國, 諷刺地竟為他們帶來商機...Tony又造訪一個名店林立的大型商場, 感受當地難得一見的朝氣活力."--TVB website, January 8, 2016.

庫爾德邊緣民族悲歌
00:21:00

庫爾德邊緣民族悲歌

2012-11-13

"庫爾德人雖然是中東最大的跨國少數族裔, 但他們無論身在那個國家, 身份都只是二等公民, 生活上處處受制, 苦不堪言. 有居住在東土耳其的庫爾德人將生活形容為「恐懼下的苟延殘喘」! 今集《走過烽火大地》, 洪永城(Tony)與攝製隊繼續遊走土耳其東部, 了解邊緣民族庫爾德族的生活實況! Tony一行人離開杜古拜斯前往凡城機場, 剛到埗就遇上驚險一幕, 大批警察、拆彈專家及防暴車駐守機場出口, 只因發現一件無人認領的包裹, 到底是真炸彈還是虛驚一場? 凡城位於地震帶, 地震命中率特別高, 2011年的大地震雖令當地居民損失慘重, 卻間接令庫爾德人得益, 皆因天災過後, 長期遭土耳其政府忽視的凡城, 得到世界關注, 庫爾德人住屋得以改善, 還有生活津貼, 可算是因禍得福!? Tony參觀災民的臨時家園, 喜見庫爾德小朋友的幸福笑臉. 黑夜的山區, 是游擊隊與軍人駁火的戰場, 攝製隊經歷驚心動魄的一晚! Tony經取道巴特曼, 往哈桑凱伊夫, 探索底格里斯河沿岸的村落古蹟. 土耳其政府正在興建的水利工程, 一旦落成, 就是90條庫爾德人村被淹沒之時, 村民Mvcahit細訴被逼遷離家園的無奈. 東土行程最後一站, Tony踏足庫爾德游擊隊的根據地之一馬爾丁, 與敘利亞相鄰, 受該國內戰影響, 局勢有多混亂? Tony繼續西行至烏爾法省的小喀布爾區, 尋找阿富汗人聚居之處, 究竟當地難民的生活怎麼過? 阿富汗人坦言寧願流亡鄰國當難民, 也不願返自己國家, 攝製隊帶去的風箏竟成為小朋友快樂的泉源!"--TVB website, January 8, 2016.

中東炸彈 : 庫爾德人
00:21:07

中東炸彈 : 庫爾德人

2012-11-12

"二千多年來, 庫爾德人在山區過著游牧生活, 形成一個橫跨土耳其、敘利亞、伊利克及伊朗的庫爾德斯坦地區. 以往土耳其政府對庫爾德人極盡打壓, 為求獨立, 他們組成庫爾德游擊隊伏擊土耳其軍, 殺害平民! 庫爾德人問題, 儼然中東烽火大地上最危險的炸彈! 洪永城(Tony)與攝製隊深入土耳其東部城市杜古拜斯, 尋覓國際公認的恐怖組織 - 庫爾德游擊隊足跡! 車程中, 土耳其裝甲車忽然截查, 當Tony走下車之際, 更遭車上的槍口對準, 生、死只在一線之間...Tony一行人幾經波折, 終於抵達游擊隊的活躍地帶. Tony遊走庫爾德民居、山區村莊、高危戰事地區等, 墻壁佈滿子彈孔, 更有不少英文縮寫字母, 當地人對其意思三緘其口, 到底是甚麼密碼? 拍攝期間, 不時有土耳其軍機在上空巡邏, 監視庫爾德人一舉一動, 如此高壓的環境下, 當地平民生活如何? Tony又走進學校及游牧人的家, 與庫爾德小朋友玩樂, 細聽游牧人吐苦水. 皇天不負有心人, Tony找到一位疑與游擊隊有關的庫爾德人Musfafa, 他親述生活在恐懼下的壓力及參與過的激進行動, 何解他將土耳其軍形容為黑暗勢力? Tony有幸獲邀參加庫爾德人的傳統婚禮, 原來新郎及賓客會即場刮掉鬍子, 有甚麼象徵意義? 當地人會以金器作為賀禮, Tony當然不能失禮, 送上富有中國特色的紅封包道賀. 喜宴一連兩晚舉行, 氣氛熱鬧, Tony樂在其中, 暫時忘卻置身戰火下的無形壓力."--TVB website, January 8, 2016.

伊朗的戰爭與和平
00:21:00

伊朗的戰爭與和平

2012-11-09

"伊朗在生活層面上, 似乎正在倒退, 軍事上卻越來越強勁. 經歷八年兩伊戰爭, 加上美軍長駐鄰國伊拉克, 伊朗豈能無動於衷, 啟動核計劃不無道理! 一般平民似乎亦準備好隨時得披甲上陣. 在軍方部署了大殺傷力武器的沙漠軍事基地旁, 有一條二千年歷史的阿巴雅尼村, 時光似乎凝在古代波斯! 這個被形容為「伊朗歷史入口」的古樸村莊, 村民依舊穿古裝, 住紅土搭成的古老房屋, 堅持過著與世隔絶的生活! 洪永城(Tony)造訪有如現代桃花源的村居, 細味烽火邊緣的平靜. 伊朗南部的伊斯法罕, 氣氛截然不同. 伊斯法罕一名源自波斯文, 即軍隊之義, 是古時的軍事重地. 時至今日, 城內壯丁仍秉承波斯民族主義精神, 自發進行力士訓練. Tony踏足「伊朗式武館」, 與一眾伊朗男子漢以古代流傳至今的健身法操練體能, 項目包括摔跤和猶如雜技的高難度動作, 在健碩猛男包圍下, 身材相形單薄的Tony能否堅持到底? 辛勞過後, Tony獲一戶德黑蘭中產家庭接待晚飯, 但女戶主因為外人到訪而變得拘謹, 好奇的Tony又禍從口出, 觸及伊朗人的禁區, 到底怎麼回事? 攝製隊下一個目的地, 是土耳其東部庫爾德族聚居的山區. 庫爾德族, 原是游牧民族, 散居歐亞多處地區, 亦是土耳其人數最多的少數族裔. 昔日遭受土耳其軍濫殺和欺壓, 不准說庫爾德語、不准表露庫爾德族身份, 居住環境惡劣, 逼使族人以游擊戰對抗、綁架平民, 喚起國際注意其獨立呼聲, 被視為恐怖份子. 攝製隊由土耳其特拉布宗出發, 沿陸路造訪七個城市尋訪庫爾德人, 途經小鎮阿依德爾, 適逢當地一年一度的迎夏日盛典, 觀賞到緊張刺激的鬥牛表演, 感受難得的輕鬆! 正式踏足庫爾德人村, 環境與土耳其人的世界相差有多遠?"--TVB website, January 8, 2016.

伊朗式破禁
00:20:43

伊朗式破禁

2012-11-08

"伊朗, 表面上局勢穩定, 人民生活輕鬆, 實際上外弛內張, 秘密警察遍佈四周, 對人民一言一行都嚴密監視! 伊朗是什葉派伊斯蘭世界中最大的國家, 在政教合一的體制下, 當地人的行為、生活都受伊斯蘭教條規範. 兩性之間的距離有嚴格限制, 女性要包頭巾、穿長衣褲, 不能露出腿部, 男士也不容許穿短褲背心. 不論中、小學, 都實行男女分校, 巴士和地鐵都有女性專用車廂. 在不同角落潛伏的道德警察, 一旦捉到犯規者, 會立即帶返警署登記資料, 聽聞三個月內連犯三次, 後果嚴重! 高壓手段難以抑制人性對美麗事物的追求, 今集洪永城(Tony)與攝製隊, 從生活細微處探索伊朗人如何突破重重規條, 尋找樂趣. Tony來到專售女士衣飾的商場, 見識從頭到腳「包到實」的伊朗女士, 如何花心思打扮. 他更禁不住好奇, 伊朗女士們的泳裝是甚麼模樣? Tony還到當地理髮店, 剪個伊朗最流行髮式, 只見「型格」理髮師手起刀落, 過程中卻不設洗頭沖水, 然而清理頭髮碎自有妙法, 是甚麼環保絶招? 西方民主國家所謂新聞自由、言論自由統統不合伊朗國情! 政府對言論的管束達到甚麼程度? 導遊Bobby幾經辛苦才帶Tony找到一間兼賣二手書、甚至禁書的書店, 令人意外的是外形酷似愛因斯坦的老闆毫不避忌侃侃而談, 究竟他有甚麼背景? 面對敵對的以色列, 由死對頭美國控制的鄰國伊拉克, 伊朗領導人揚言有大殺力武器防犯, 到底是靠嚇, 還是認真? 政治、軍事在伊朗國內也是禁忌話題, Tony經卡尚進入中部沙漠地帶的軍事重地, 尋找答案! 所謂的軍火庫, 周圍竟然一片荒蕪, 沿途也沒有駐軍, 更令人摸不着頭腦的是, 毗鄰竟然是個古意盎然的純樸小鎮, 村民穿著傳統波斯古裝、說波斯語, 彷彿活在古代波斯王朝...軍事重地, 葫蘆賣的是甚麼藥?"--TVB website, January 8, 2016.

伊朗式生活
00:20:53

伊朗式生活

2012-11-07

"洪永城(Tony)與攝製隊來到充滿矛盾的中東大國 - 伊朗. 這個擁有美麗清真寺、熱鬧市集, 別具特色的旅遊勝地, 到訪過的遊客一致評為好玩、安全, 但卻被上任美國總統喬治布殊冠以「邪惡軸心」惡名. 究竟伊朗是個甚麼國家? 攝製隊踏足伊朗國境前得到的訊息是, 當地秘密警察組織多達廿四個, 街上遍佈監視的眼晴. 果然, 攝製在德黑蘭鬧市拍攝民生面貌時, 舉機不消二分鐘, 大群警察突然蜂擁而上...體驗過鬧市街頭的外弛內張, 來到遊客區, Tony依然成為目光焦點, 更被大批女士簇擁着往小巷, 所為何事? 伊朗與美國自1979年國王流亡美國治病開始, 結下樑子, 其後經歷兩伊戰爭和近年的核武風波, 愛恨分明的伊朗人視美國如仇敵. 政治上敵對是一回事, 對於美元和美國?食、流行文化, 伊朗人似乎並無偏見. 在「地膽」導遊Bobby協助下, Tony由尋覓美國影子的「伊朗式快餐」開始, 體驗一天「伊朗式生活」. 兩人還帶大家逛電影院、造訪波斯王朝時期已是貿易中轉站的哈基里什市集、欣賞名聞中外波斯地氈的精巧工藝. 經過一日勞碌, 導遊Bobby帶Tony到地道茶館, 品嚐正宗伊朗美食, 耳聽優美的波斯詩歌, 感受伊朗人優雅的一面. 經歷了八年兩伊戰爭, 近一百萬人傷亡, 經濟損失近六千億美元, 但伊朗未見有戰爭遺跡, 待客友善的伊朗人也神色自若卻避談政治, 戰爭的陰影是否真的遠去? 攝製隊在土耳其接觸的一對伊朗夫婦, 卻道出另一番故事..."--TVB website, January 8, 2016.

中東磨心 : 黎巴嫩
00:20:46

中東磨心 : 黎巴嫩

2012-11-06

"由於鄰國敘利亞正陷入內戰, 接壤的黎巴嫩也無可避免受到波及, 成為「中東磨心」, 亂上加亂. 兩個敵對派系的支持者在的黎波里Tibani區的衝突無日無之, 日漸失控, 黎巴嫩軍隊空群出動鎮壓場面. 洪永城(Tony)與攝製隊兵分兩路進行偷拍, 卻在混亂中失散, 一步一驚心! 大街小巷滿佈軍隊、坦克, 軍警對攝影器材、所拍的片段反應異常敏感. 劍拔弩張的緊張氣氛, 令一直生活在安定國度的Tony異常擔憂, 但當地人反而倍感安心, 到底是甚麼邏輯? 為平伏心情, Tony暫時離開巷戰區, 走到只有十分鐘車程的地中海沿岸, 有人游泳享樂, 有人談笑自若, 身處烽火大地之上, 這裡的人何以竟能悠然自得? 的黎波里局勢如此緊張, 黎巴嫩又幾乎年年爆發內亂, 無能力離開的黎民百姓無可奈何, 只能死守家園, 但有能力的一群又想著甚麼? Tony走入的黎波里的中產住宅區, 找來嫁往黎巴嫩近三十年的香港人Minnie. 經歷過內戰、以黎衝突, 以及連年大大小小的內亂, Minnie已經與當地人一樣, 聽見槍聲、炮聲也若無其事, 照常生活! Minnie坦言對6年前黎巴嫩被以色列瘋狂轟炸的日子最為深刻, 她與家人的經歷有多驚心動魄? 對於打仗, 黎巴嫩人仍然可以笑著面對, 始終生活仍要繼續, 當地彷彿自有一套槍林彈雨下的和諧秩序, 但提到踏足敘利亞, 連司機「好兄弟」Meawfak也不願冒險! 攝製隊不怕險峻, 由的黎波里出發, 經巴勒貝克前往敘利亞邊境, 雖然身處周邊地帶仍然危機四伏, 替工司機Jimmy更拒絶再深入險境, Tony只好折返首都貝魯特. 經司機Hassan同意, 攝製隊進行家訪, 細聽他與家人在戰火背後如何樂天知命."--TVB website, January 8, 2016.

得天獨厚的戰場 : 黎巴嫩
00:21:04

得天獨厚的戰場 : 黎巴嫩

2012-11-05

"今次「烽火大地」之旅, 洪永城(Tony)懷着戰戰兢兢的心情, 先由與敍利亞接壤的黎巴嫩出發, 打算向東嘗試進入阿富汗, 接著穿過伊拉克及伊朗, 到土耳其東南部政局動盪的庫爾德人地區, 再經格魯吉亞北上車臣. 四十天的旅程, Tony走遍中東五國二十五個城市及地區, 親身體驗當地人在戰爭陰影下的生活, 但同時亦要避開各種真真假假的危機! 在土耳其東南部遇裝甲車阻攔拍攝; 被阿富汗當局拒發入境簽證; 路途中遭軍人扣查、截查; 機場發現疑似包裹炸彈...驚險畫面隨時出現! 硝煙之下, 除了生死一線的緊張, 生活總有悠閒一面, 孩童天真的笑容、悦耳的歌聲、追逐風箏的純真快樂, 還有亂世中尋獲另一半的溫馨, 能否帶來和平的希望? 旅程第一站, Tony帶大家踏足世界知名的中東戰場 - 黎巴嫩, 原本地勢得天獨厚, 盡覽地中海東岸海景, 首都貝魯特更被譽為「中東巴黎」, 百多年來一直是地中海的熱門度假勝地. 不過, 正因為不同利益、不同背景的人雲集, 導致整個中東流血衝突如鏡子般反映到黎巴嫩! 一個有多元種族和不同宗教派別人士聚居的地方, 本來也可以相安無事, 這種和諧確曾在黎巴嫩出現, 是甚麼打破了和平局面? Tony嘗試進入的黎波里, 細聽黎巴嫩人Meawfak親述經歷內戰的混亂, 當年只有十歲的Meawfak已經要學懂努力求存的道理! 兩人傾談間, 戰場竟忽現眼前, 面對眾多坦克車、軍人, 攝製隊仍要冒險進行拍攝..."--TVB website, January 8, 2016.

hku lib logo
Contact us 

Copyright © 2025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