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ideo

天下父母心

最緊要好玩
00:21:56

最緊要好玩

2011-07-19

小朋友除了吃和睡, 最大的本能就是玩. 從前社會, 孩子就地取材, 甚麼都玩一餐, 現今小朋友物質不缺, 玩具一大堆, 但父母又是否懂得如何與孩子玩得開心? 如今時代進步, 各款電腦電話電子平台易玩又就手, 電子遊戲機都叫落伍了, 孩子的玩樂世界是否變了? 從事電腦教育工作的爸爸Mike, 自女兒一歲多開始讓她接觸各種電子產品, 科技發展讓孩子的學習更互動更多可能性, 最重要玩時有父母陪伴, 自小教孩子懂得自制, 電子玩意是好是壞, 都是看父母的取態. 另一位爸爸Potato本身工作就是負責推廣小朋友遊戲, 跟小孩子玩耍的經驗持別豐富, 他的大兒子最愛玩火車, 每次玩上兩個鐘頭不喊悶, 皆因充滿創意的爸爸最愛就地取材, 把家中其他玩具物品, 甚至植物枯葉加進遊戲中, 不同場景令一條火車軌也可以百玩不厭. Potato還最愛廢物利用與兒子一起製作玩具, 自家製遊戲, 獨一無二又無限好玩. 另一對父母Joseph與Florence自問不太懂與小孩子玩耍, 他們讓一對兒子參加砌積木學科學原理的興趣班, 讓小孩子在最喜歡的遊戲中啟發創意; 不過Joseph認為創意能否培養還是源於生活經驗, 他喜歡跟孩子在家中做蛋糕, 帶小朋友到旺角看魚看花看鳥, 這種寓學習於玩樂的親子活動, 價錢相宜又好玩, 媲美主題公園一日遊.

小小理財家
00:21:57

小小理財家

2011-07-12

當五歲的孩子問爸爸: 「你每個月賺多少錢?」 相信願意回答的人不多, 原因是父母都不想孩子凡事以金錢掛帥, 亦擔心他們不能守口如瓶, 總之一大堆負面的聯想接踵而來, 就是這樣, 父母把金錢和價值觀等問題視如洪水猛獸. 三歲的年紀太少, 不用花錢; 六歲的年紀也少, 說也不明白; 九歲的心智未成熟, 不宜說太多. 結果十二歲唸中學的孩子, 再沒耐性聽父母的空話, 把錢亂花掉. 錢不是萬能, 但是父母也不能把「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現實完全遮蓋起來. 現在的孩子生活步伐比父母走得更快, 單單說儲蓄似乎不合時宜, 能夠早些讓他們從小由生活中學習理財, 擁有正確的價值觀, 懂得從豐裕的物質中作出適合個人的選擇, 長大後又何需父母粗心呢!

請將手放開
00:21:57

請將手放開

2011-07-05

現時很多父母只把焦點放在孩子的學業成績、課外活動上, 往往低估了自理能力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 以至疏於教導起居生活的常識或待人接物的道理. 孩子缺乏磨煉及自理能力, 長遠難以建立自信, 甚至影響情緖及心理發展, 日後亦不懂面對逆境. 他們遇到挫折難以面對、自我形象差. 此外, 孩子缺乏自理能力, 易造成注意力不足、缺少責任感、沒有創造力、積極度不夠、過度依賴、適應環境能力差等問題. 相反, 若在幼時就培養孩子良好的勞動習慣和照顧自己的能力, 能讓孩子受益一生.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孩子自理能力的培養, 父母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本集共分為兩部分, 第一部分為兩個家庭分享對小朋友學習自理的理念, 如何教導, 父母、家傭的參與等等.

因"才"施教
00:21:56

因"才"施教

2011-06-28

人人都想兒女做超人, 參加十數個學習班、興趣班只是等閒事, 還有,科 科最好拿滿分! 不是沒有人做得到, 有些小朋友也可以學習得很快樂. 但教養小朋友並不只得一種模式, 某種模式也並不適合每一個小朋友, 縱然採取自由開放的模式, 其實也需要有方法、有規限, 最重要的, 還是因"才" 施教. 個案一: 六歲小孩, 參加不同興趣班, 但生活快樂, 成績理想. 個案二: 六歲小孩, 自由放任式學習的家庭, 也生活快樂.

識飲識食
00:21:56

識飲識食

2011-06-21

住在香港, 食物似乎從來不太缺乏, 父母對小朋友飲食卻常最感煩惱, 最怕他們吃得少, 但都市父母都忙碌, 要跟小朋友同枱吃飯也困難, 要培養好的飲食習慣, 談何容易? 佘太是個無飯煮婦, 平時只會帶一對仔女外出吃飯, 或叫外賣回家吃, 偏偏孩子愛吃肉少吃菜, 最愛吃快餐店炸雞的大仔Bryan, 八歲已逾百磅, 加上三歲女兒Eva又最愛吃零食, 專家說, 肥胖細胞生長了, 做多多運動也抵銷不了; 不如就嘗試帶媽媽去學習煑個簡餐, 其實小朋友也吃得津津有味. 另一媽媽Winnie平常愛入廚, 也有教小朋友煮食的經驗, 她跟一般緊張大師媽媽不同, 最愛鼓勵女兒入廚房幫忙, 教她多認識食物, 吃飯時也真的可以更專注. 一家五口, 平時飲食都由傭人姐姐代勞, 找個星期天, 由小學的哥哥帶領兩個四歲的孖生妹妹作主去買菜, 毫無經驗的逛街市新丁, 究竟會不會買到一家人一天所需的食物絶少入廚的媽媽又能否憑小小新丁的採購完成到豐富晚餐?

全職爸爸
00:21:55

全職爸爸

2011-06-14

有人說: 「住家男人, 豬腸粉」, 非也. 新時代, 新觀念, 住家男人可以是「全職爸爸」, 亦可以帶給孩子正確成長生活. 親子教育培訓師文正康(Chris)讀大學時主修社工. Chris和任職教師的太太Alice知道, 孩童0至6歲的成長非常重要, 夫婦分析後, 決定由Chris每天留家照顧十五個月大的兒子耀耀, 沖涼、餵飯、換片、玩樂等都由Chris一手包辦, 外出工作的責任則交予Alice. 當然, Chris並非吃軟飯的「全職爸爸」, 他將自己親子教育的心得, 開辦家長講座, 用第一身情況與其他家長分享. 岑皓軒(Matthew)轉職為「全職爸爸」前是銷售投資基金經理, 為了有更多時間與家人共享天倫, Matthew毅然辭工, 留家投資及照顧兩個兒子: 長子Michael十六個月, 幼子Jason兩個月. Matthew親力親為湊小孩, 任職教師的太太Isabella非常贊成. 眼見很多香港家長過份緊張自己子女, 夫婦二人將養兒心得, 以輕鬆手法著書出版, 與其他家長分享. 「小孩大做小考驗」的主角是大貨車司機培哥. 考驗當日, 媽媽Erica放假不留家, 爸爸培哥獨力照顧兩件「小魔怪」, 體驗一天「全職爸爸」的生活.

講・識・三文語
00:21:56

講・識・三文語

2011-06-07

從嬰兒出生時發出第一下哭叫聲, 就展開了語言學習的旅程. 語言是人類的主要溝通工具, 但在香港這商業競爭性社會, 兩文三語是必備的求生工具, 良好的語言能力成為了入學、求職的優勢. 為了讓子女站在起跑線的最前端, 不少家長早就為孩子作好雙語丶甚至三語的準備, 英語先行、其次是普通話, 最後才到我們常用的廣東話. 語言是文化載體, 傳統文化, 生活習俗都記載在本土語言內, 長此下去, 本土文化及傳統可會受影響? 家長與孩子又如何面對壓力呢? 本集將走訪不同語言政策的家庭, 看看他們如何兩文三語.

從心, 再走近
00:21:36

從心, 再走近

2009-08-02

14歲的Carla天性活潑, 最喜愛運動, 小時候卻原來令爸爸媽媽很頭痛. 小學開始, 爸媽經常收到老師對Carla的投訴: 不愛守規矩, 性格固執, 常欠功課, 與同學相處困難; 屢次勸教之下情況也沒有改善, 爸媽感到無助之餘, 無奈也採用了打駡的管教方式, 卻令彼此關係惡劣. Carla五年級時, 醫生診斷她原來是患上了專注力缺乏兼過度活躍症, 爸媽對女兒過去的行為恍然大悟. 女兒開始接受藥物治療的幫助之餘, 父母也重新檢視自己的管教方式. Carla年齡漸長, 病症對她的影響已比從前減少. 至於要建立關係, 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加上女兒開始進入青少年期, 相處溝通的問題, 對爸媽來說也是一大挑戰. 做父母, 就是需要終身學習.

說話・不容易
00:22:15

說話・不容易

2009-07-26

很多人覺得說話是天生應有的本能, 所以一些家長對於子女在幼兒期間未能說話, 祗會視為正常現象, 當兒童日漸長大, 說話時仍然含湖不清, 才會發覺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有問題. 其實, 語言障礙是很常見的一種兒童發展障礙. 常見的問題包括語言發展遲緩、口齒不清、語暢異常、以及聲音異常. 衹要及早接受語言治療, 半年至一年內, 大部份的兒童口齒清晰度會有明顯的改善甚至有些兒童會恢復正常. 涂太自言是一個十分享受說話的人, 奈何是她的兒子存有語言障礙問題. 兒子涂銘聰現年七歲, 小二學生. 在兩歲時, 祗能說出爸、媽單音, 而且發音並不清楚, 父母這時候並沒有發覺他的語言問題, 還以為遲些便會有所改進. 可是過了一年, 三歲的銘聰在說話的情況上並沒有改善, 這時候 ; 父母開始感到問題的存在, 經評估後被證實為語言發展遲緩, 除此之外, 他亦有大小肌肉不協調等問題. 涂銘聰雖然說話不容易, 但他樂於表達自己的性格, 和父母的悉心照顧及專業語言治療師的指導訓練之下, 他的語言能力有了明顯的改善. 而學校的群體生活, 日常參與的各樣活動, 都同樣地令銘聰在語言的表達上有所改進. 至於銘聰現年五歲的弟弟涂銘浚, 由於和哥哥一起成長, 說話的情況也有點兒像哥哥, 幸經初部驗查下, 發音衹是有點不清楚, 問題相對比較哥哥的輕, 涂太認為祗需多加留意, 弟弟的問題便容易得以改善, 作為兩子的父母, 最終的願望都是希望他們將來成長後可以獨立和人溝通, 說話流利, 擁有自己的社交生活.

是我有錯嗎?
00:21:40

是我有錯嗎?

2009-07-19

陳永熹和張偉倫都是患有「亞氏保加症」的年青人. 「亞氏保加症」是一種高能力自閉症, 患者智力正常甚至比平常人高, 但在溝通與社交關係上有困難. 自閉症和「亞氏保加症」患者會極度專注某些興趣例如巴士路線、地圖等。在日常生活中, 他們對於未能預知的事情會感到非常不安及焦慮. 作為「亞氏保加症」患者的父母, 陳媽媽和張媽媽都各自有辛酸的一面. 在冷眼旁觀的世界中, 兩位媽媽各自找方法和出路, 目的只是為了愛惜子女. 養兒一百歲, 長憂九十九.

hku lib logo
Contact us 

Copyright © 2024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