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ideo

百年共和

民主窘境 ; 復興之路
00:22:57

民主窘境 ; 復興之路

2011-11-03

蔣經國臨終解除上述臨時條款, 李登輝時期修憲為全民普選的多黨輪流執政體制, 導致國民黨下台. 但國土瀕臨分裂, 民權(民主)主義與民族主義似乎出現了對立, 中華民族又面臨新的危險. 大陸經歷了文革後, 實行開放改革政策, 經濟隨之起飛, 個人自由也得到很大發展, 但政治民主化卻進展不顯. 如何使孫中山先生之民族、民生和民權都得以落實, 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前路尚待摸索.

勘亂之治 ; 台灣奇跡
00:22:56

勘亂之治 ; 台灣奇跡

2011-11-02

國民政府立憲後本應開始憲政期, 但因內戰又開, 國內反戰及反國民黨一黨專制的呼聲日高, 國民黨為此實行制定勘亂時期臨時條例, 無限期地擱置憲法施行時間一直到台灣, 以至在台灣發生二二八事件及美麗島事件等, 為台灣日後的獨立傾向埋下伏筆. 國民黨退守台灣, 實行有成效的土改, 經濟上引進外資, 令台灣躋身亞洲四小龍. 但政治上卻長期實行動員勘亂時期臨時條款, 實際上行的還是一黨專治的獨裁統治.

另起爐灶 ; 憲政危機
00:22:53

另起爐灶 ; 憲政危機

2011-11-01

三大決戰中共把蔣介石趕到台灣, 中共與民主黨人商議召開新政協, 以修改之政協憲草及建國綱領為藍本新定建國大綱, 第一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組成, 成員中較能體現多黨合作的精神. 之後召開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取代了新政協的立憲地位, 由於人大代表的產生方法令民主黨派的掌控力大為減少, 對新中國的憲法影響力也較小. 中共的憲法與政協憲草比較, 與其他政治勢力共享權力的內容減少了. 直接選舉的內容在行56憲法時被改為間選, 省制憲內容亦取消了, 政府中的非中共名額更沒有任何規定. 中共文革後的1975年, 1982年, 1988年和1990年, 曾四度修憲, 對立國大法修訂之頻繁世所罕見. 但有關民主共和的政制內容基本沒有改變.

搶佔東北 ; 公開決裂
00:22:57

搶佔東北 ; 公開決裂

2011-10-31

國共兩黨在接收東北問題上發生衝突. 另一方面, 兩黨在組成聯合政府的和談中就中共及民盟代表佔40席中的14席還是13席爭持不下, 以至改組軍隊一事更無法洽商. 國民黨認為中共有意拖延, 中共認為國民黨毫無誠意. 國民黨於此時召開國大, 中共認為聯合政府未成立不可開, 於是拒不承認亦不參加, 不參加者還有中共的盟友民盟. 國民黨在沒有中共民盟參加之下通過中華民國憲法, 以政協憲草為藍本作了部分修改, 主要為設有形國大, 行間接選舉; 堅持省自治而非省制憲. 兩黨由此公開決裂, 內戰又起.

政治協商 ; 立憲相爭
00:22:56

政治協商 ; 立憲相爭

2011-10-28

抗戰勝利, 全國政協會議商定中華民國憲法草案, 該草案與國民黨於36年5月5日主持起草的五五憲草有較大修改, 中共所提修改意見大部分採納在內. 主要是改總統制為內閣制, 限制了總統權力; 行政院不需對總統負責而只需對立法院負責, 省可自行制憲自治等. 毛澤東、周恩來對該草案都很滿意. 國民黨六屆二中全會召開, 黨內對政協五議案特別是政協憲草十分不滿, 認為是對孫中山五權憲法的背叛, 提出應再行恢復五五憲草, 蔣因顧慮到國內外影響, 不同意對政協議案和政協憲草作大改動. 周恩來為保住政協憲草基本原則, 提出三點讓步, 後因毛澤東的反對而作罷.

孫科制憲 ; 陝甘特區
00:22:56

孫科制憲 ; 陝甘特區

2011-10-27

1932年12月, 國民黨四屆三中全會議定結束訓政期, 還政於民. 最後決議由立法院起草憲法, 立法院根據根據孫中山五權分立思想制定出一部憲草, 總統受制於國民大會, 總統制下行政、司法、立法、考試、監察五權分立, 該草案於1936年5月5日公佈, 故稱五五憲草. 抗戰時間, 共產黨在延安建立陝甘寧邊區民主政府, 其形式為三三制, 即政府中中共佔三分一, 非黨左派人士佔三分一, 中間派及其他人士佔三分一, 但排除了真正意義上的反對黨, 即反共的國民黨右派等所謂反動派的地位. 中共高層認為, 三三制是防止中共一黨獨大的保證. 由於邊區官兵之間, 官民之間地位平等, 氣氛寬容和諧, 給人煥然一新的感覺, 全國許多進步青年都響往此地.

中原大戰 ; 寧粤分裂
00:22:56

中原大戰 ; 寧粤分裂

2011-10-26

1929年, 北伐基本完成, 胡漢民提議結束軍政時期進入訓政時期, 國民黨三次代表大會通過胡的建議, 以以前通過之訓政綱領加以補充, 不立新法. 但汪精衛、馮玉祥、閻鍚山等反對, 堅持認為需新訂約法, 被稱為西山會議派. 該派另行成立國民政府並自訂約法, 稱為太原約法. 為此蔣介石提出提前召開國民黨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 並再次商討訂立約法問題. 會議決定召開國民會議, 制定約法. 1931年國民會議召開, 5月12日通過訓政時期約法. 約法提出對民權之保障政府可依法律進行限制; 以國民黨全國代表大會行使中央政府權力, 閉會期間由中執委負責行使; 由國民黨中執委負責釋法等, 實行以黨治國. 共產黨批評此是一黨專政的獨裁法.

平均地權 ; 馬日事變
00:22:56

平均地權 ; 馬日事變

2011-10-25

早期推行的共和制基本局限在在士大夫的層面, 與工商界及普通百姓並無直接關係. 二十年代初才開始關注起農民的權益, 廣東等地興起之農民運動, 為國共合作按孫中山平均地權及耕者有其田思想的實踐行動, 得到國民黨中開明人士的支持, 並取得一定成果. 後共產黨之農運走上打擊大地主的路線, 與國民黨(孫中山)之路線開始出現分歧. 最後引致兩黨分道揚鑣. 導致武漢國民政府轄下的湖南許克祥發動馬日事變, 投靠南京.

建國方略 ; 鐵血北伐
00:22:57

建國方略 ; 鐵血北伐

2011-10-24

1924年, 孫中山對三民主義作出更為詳盡的闡釋, 提出反對帝國主義和限制資本的新內容, 被稱為新三民主義. 同時期提出建國大綱, 將實現三民主義定出軍政、訓政、憲政三個時期. 當時主要任務是北伐統一中國(軍政期), 即使戰爭結束也還要進行一黨專政的訓政期, 到中國民眾具備行憲能力時才可實行真行意義上的民主共和制. 1925年, 孫中山去世, 留下著名的總理遺嘱. 蔣介石以及一大批有革命理想的軍人集中在國民革命軍中, 加上蘇式的組織訓練, 成功地成為最有實力的軍事力量, 並最終取得北伐胜利, 結束了軍伐混戰局面, 統一全中國.

軍閥混戰 ; 以俄為師
00:22:57

軍閥混戰 ; 以俄為師

2011-10-21

袁為這一時期較有實力、有能力和聲望的人物, 楊度、梁啟超甚至孫中山本人對袁都曾抱有希望或想, 袁死後, 中國各實力派自佔地盤, 擴充實力, 形成了軍閥混戰的局面. 1919年, 段琪瑞執政, 推出一部史稱八年草案的憲法草案, 1923年, 曹錕執政, 推出一部史稱曹錕憲法的憲法, 1925年, 段琪瑞再度執政, 又推一部新憲法草案, 史稱十四年草案. 孫中山根據地廣東的軍隊由陳炯明掌握, 他也背叛孫而自立. 孫依靠其威望收伏陳炯明後, 立志組建一令行禁止的黨. 1919年10月10日, 孫中山改組中華革命黨為中國國民黨, 以區別於宋教仁之國民黨, 並取消按指模, 宣誓服從孫中山等幫會形式. 蘇聯顧問為其按蘇共模式改造, 使之成為一強有力的組織. 1924年, 第一次黨代會召開, 推出聯俄容共扶助工農的政策, 國民黨改組完成.

hku lib logo
Contact us 

Copyright © 2024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