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ideo

鏗鏘集Hong Kong Connection城市論壇香港故事醫生與你議事論事傳媒春秋Hong Kong Stories頭條新聞PulsesMedia Watch漫遊百科獅子山下藍圖2000青春聯合體大自然逐樣解Vibrant Hong Kong黃金歲月反斗英語8花齊放健康大道百載鑪峯人間有情愛子方程式唱談普通話體育的風采春風伴我行IT檔案味之天下醫生與你 創科新里程2呼吸美學—第二季完全學生手册天下父母心生活逼人來原來錢作怪性本善飛越工作間傑出華人系列吾土吾情對策法門香江歲月香港領袖系列創科新里程各自各精彩唔聲唔聲講你聽海底精華遊非常平等任務哈囉好鄰居好想藝術星期六主場越扭越有計香港香港品味人生
銀髮食好啲
00:22:52

銀髮食好啲

2025-02-27

香港人口步入高齡化,不少長者因為身體機能退化,或受慢性疾病影響,出現吞嚥困難問題,要為他們提供合適膳食,所需要的知識、時間、金錢預算等,不單是照顧者的難題,更是社會的挑戰。近年有不同機構積極引入多元化的軟餐,希望從造型、味道、營養多方面入手,提升吞嚥困難人士的飲食質素,同時增加備餐的方便度,減輕照顧者的壓力。這些特別處理的食物和飲品可以統稱為「照護食」,現時「照護食」發展屬起步階段,要進一步帶進社區,可以怎樣克服成本與教育等問題,讓更多患者家庭可以同桌共食?商界如何把握發展「照護食」為銀髮經濟的潛在商機? 受訪者: 陳文琪(香港大學吞嚥研究所所長) Irene 譚穎茜(香港社會服務聯會業務總監) 狄志遠(立法會議員) 譚穎茜(嗇色園助理社會服務秘書) 林繼南(安老院舍廚師) 任小姐 李小姐 鄧浩樺(言語治療師、社企創辦人) 黃小姐 阿浩(餐廳廚師) Fanny(餐廳負責人) 鄺仲斌(連鎖飲食集團總經理)

高考的另一條出路
00:22:53

高考的另一條出路

2025-02-20

內地「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競爭激烈,要從千萬考生中脫穎而出,成功考上一流大學,並不容易,而香港的中學文憑試(DSE)近年逐漸受到內地生的青睞。根據香港考試及評核局的統計,2025年報考文憑試的自修生約有10,303人,當中以香港身份證以外的證件報考2025年文憑試的自修生,佔總自修生人數約一成,而整體內地考生就有約2700人,DSE考生可以選擇升讀香港、內地甚至外國的大學,這將會是多一條賽道的選擇。隨著大灣區進一步融合,文憑試在內地的熱度將會繼續攀升。究竟文憑試本身有什麼優勢?內地考生報讀文憑試又有何挑戰?本集將赴大灣區採訪,訪問內地學校代表,教育界人士,亦走訪報讀文憑試課程的內地學生,探討其心路歷程及當中遇到的挑戰。 受訪者: 郭玲麗(立法會議員) 周昱東(深圳市中新中學校長 - HKDSE課程) 丘志良(深圳市鯨帆港人子弟學校校長) 倪若塵(深圳市鯨帆港人子弟學校中四學生) 黃錦儀(香港大學經管學院工商管理學學士一年級學生) 梁賀琪(香港教育集團創辦人) 鐘子宸(深圳市中新中學HKDSE課程中四學生) 郭文道(深圳市中新中學HKDSE課程中六學生) 郭太(家長) 李伊瑩校長(香港津貼中學議會主席) 林潔穎(香港教育集團發展總監) 張先生(內地教育機構職員) 劉世蒼(仁濟醫院靚次伯紀念中學校長) 陳美璇(仁濟醫院靚次伯紀念中學中六學生) 陳美夷(仁濟醫院靚次伯紀念中學中六學生) 林嘉茵(仁濟醫院靚次伯紀念中學中六學生) 梁國成(學友社執行總監)

千萬人的高考夢
00:22:53

千萬人的高考夢

2025-02-13

每年內地「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簡稱「高考」的報考人數眾多,據統計2024年報名參加高考的考生人超過一千三百萬,競爭激烈。重考及陪讀情況在內地逐漸成為一種現象。位於安徽省的毛坦廠鎮有一所輔助高考聞名的中學,每年都有上萬考生及陪讀家長從全國各地來在這裏讀書,人數甚至多過當地局民的兩倍,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當地教育經濟。而這個小鎮主力的經濟來源也和高考有關;包括出租屋、託管服務、酒店、代購服務等等,陪讀家長也為這個小鎮帶來大量的勞動人口,單靠一所學校就拉動了一個地區的經濟,本集將探討內地高考文化,當中的契機,亦會走訪陪讀家庭、發掘學生的奮發感人故事。 受訪者: 王占寶(深圳市漢開數理高中校長) 朱思成(深圳市漢開數理高中高三學生) 曾琳雅(深圳市漢開數理高中高三重讀生) 許華麗(陪讀家長) 張志華(六安金安高級中學高三重讀生) 高夢夢(六安金安高級中學高三重讀生) 高茂雲(陪讀家長) 周家來(製衣廠老闆) 李金霞(托管中心老闆) 小食店老闆

灣區創業
00:23:52

灣區創業

2025-02-06

隨著大灣區經濟發展,加上內地營商環境的優勢,近年吸引不少港人於大灣區創業,涉及不同的年齡和行業。創業者除了認為內地市場更大,商機更多之外,亦有不少港青受惠於近年大灣區對港澳青年創業的資助政策;而本港亦有相應政策鼓勵青年把握大灣區建設所帶來的機遇,到大灣區創立和發展業務,例如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和青年發展委員會推出的「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創業資助計劃」及「創新創業基地體驗資助計劃」等。本集將探討早年和近年在內地發展的港人所遇到的不同經歷,探討他們在大灣區的創業路,內地香港兩地的文化差異,加上營商環境的不同,會否帶來挑戰?現行的政策又如何幫助他們開闢創業路? 受訪者: 林堡濠(電子產品人及深港商務諮詢公司負責人) 余日峯(大灣區經貿協會中小企及青年創新創業主席) 任威利(法式餐廳負責人) 莫偉軒(深圳巿前海夢工場運營有限公司總經理) 王樂頤(咖啡店負責人) 趙逸朗(咖啡店負責人) 容海恩(立法會議員) 姚震邦(安全智慧工地系統公司負責人) 鄧良順(香港青年協會業務總監)

樓市變幻時
00:23:43

樓市變幻時

2025-01-30

住屋樓價一向是普羅大眾最關心議題之一,買樓是人生之中重大決定,影響決定的因素也很大,近年樓價下調,很多準買家擔心買完即跌都紛紛租住先睇定啲,待樓市走向明朗化才考慮入市。苦等兩年多,終於減息,加上近年租金不斷上升,供樓與租樓的支出逐漸拉近,想置業的人士會否馬上心動想入市?供樓人士又是否覺得如釋重負?一連串措施及減息後,對未來香港樓市發展有何影響?市民買樓意慾是否增加?本集全面探討摟市現况、相關政策,究竟當中有何啟示? 受訪者: 陳文輝(地產發展商創辦人) 朱江濤(準買家) 梁啟豪(地產代理公司分行經理) 七仙羽(樓市評論人) 曾煥平(地產及投資管理顧問行香港主席) 麥萃才(香港浸會大學商學院會計、經濟及金融學系副教授) 朱先生(餐廳管理人) 朱明杰(地產代理公司工商舖代理) 鄭小姐(準賣家) 黃慶德(地產代理公司區域董事) 汪敦敬(地產代理公司總裁)

家暴
00:22:53

家暴

2025-01-23

2023年家庭暴力刑事案件錄得1235宗,有協助家暴受害者的機構人士指出,若當事人是少數族裔女性,她們對於香港制度認識不深,致使遇到家人暴力對待亦不懂得求助,導致隱性家暴個案的數字,比呈報的高。政府亦一直致力打擊家庭暴力,並為家庭暴力受害人及有需要的家庭提供一連串預防、支援和專門服務。社會福利署在全港設立了11個保護家庭及兒童服務課,作為專門服務單位,處理虐待兒童及虐待配偶/同居情侶個案。社工會提供外展、個案及小組服務,為需要接受保護的兒童及在家庭暴力中受傷害的配偶/同居情侶、暴力使用者及他們的家人提供協助,若遇上家暴,事主可以尋求各方面的援助,從而走出受傷害的陰霾。 受訪者: 蔡惠敏博士(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高級講師) 張美玲(保良局服務經理 / 註冊社工) Moon(化名) Carrie(保良局註冊社工) 陳沛恩(和諧之家賽馬會誇步彩虹計劃計劃主任) 李嘉欣(和諧之家賽馬會童抱抱計劃計劃主任) Sadaf 蔡麗苹(香港婦女中心協會服務督導 / 註冊社工) 江玉歡(立法會議員)

熊貓經濟
00:22:51

熊貓經濟

2025-01-16

2024年8月15日,海洋公園大熊貓盈盈,成功誕下龍鳳胎,是本港首次有大熊貓成功產子。此外,中央贈送本港之兩隻大熊貓,安安及可可,亦已抵港,本港現時擁有六隻熊貓,隨即掀起一股熊貓熱。有不少人認為,熊貓經濟對本港各界,包括餐飲業、零售業及旅遊業等有不少得益。有學者指,要發展熊貓經濟,必須確立熊貓與本港特色的聯繫,讓香港可藉熊貓宣傳自身特色之餘,亦可令商戶應用熊貓於產品時更有效果。今集將會探討熊貓經濟對各界的影響,是否真的能夠推動及刺激本港經濟發展?政府、海洋公園,以及商界如何讓熊貓經濟可以持續發展? 受訪者: 殷漫萍(海洋公園動物及教育部高級監督) 曾綺雯(海洋公園公司商業營運主管) 鄺家麒博士(香港恒生大學市場學系助理教授) 鄺頴軒(IP創作團隊代表) Betty Celia 馮穎欣(租務部助理總經理 - 推廣) Kim Kyoung Jin(設計師) 劉思穎(海洋公園動物護理專員) 姚柏良(立法會議員) 陳瑞東(董事總經理) 張琪騰(酒店管理公司董事) 黃家和(香港餐飲聯業協會會長) 邱小姐(店舖負責人) 羅嘉麒(海洋公園公司市務總監) 戴佑安(微型藝術家) 麥泳欣(嗇色園主辦可道中學輔導主任)

文創產業有藍圖
00:22:51

文創產業有藍圖

2025-01-09

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確支持香港發展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文化體育及旅遊局發表的《文藝創意產業發展藍圖》涵蓋四個發展方向,分別為發展多元及國際化的文化藝術產業、弘揚中華文化並發展香港特色文化、促進中外文化藝術交流、完善文創產業生態圈。而根據統計數字,本港約共有近四萬家與文化及創意產業相關的企業,從業員逾二十萬人,文化及創意產業佔香港本地生產總值約5%。究竞現時香港文藝創意產業的發展情況是怎樣?政府的各項支援又是否到位?業界的發展又實際遇到什麽困難? 受訪者: 李玨熙(藝術項目監製) 茹健朗(笙藝術家) 黑國強(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董事局成員) 馮穎琪(音樂人) Gold Mountain(音樂人) Kubra Sariyar(觀眾) 金迪(觀眾)

上映有期
00:22:52

上映有期

2025-01-02

近年政府積極扶持電影業,包括有首部劇情片、電影製作融資計劃、劇本孵化計劃、薪火相傳計劃等,新晉年青導演要拍攝第一套作品比以前機會大增,成績有目共睹;但有報道指出,本地年青新導演要直接面對市場考驗,開拍第二套作品難度甚高;有說是香港人工高,拍攝港產片成本高,市場小,令投資者卻步;究竟港產片單靠本地市場是否有足夠機會,給予新導演入行及成長的空間?雖然近年整體票房未如理想,影院入場人數大不如前,但接連三部港產片票房過億,究竟普遍電影院業經營情況如何?本地觀眾觀影習慣如何改變?本港電影業能否機會重臨八九十年代輝煌盛世?新作品是否上映有期。 受訪者: 陳羅超(電影公司創辦人) 袁彥文(香港戲院商會理事長) 霍啟剛(立法會議員) 王英偉博士(香港電影發展局主席) 田啟文(香港電影工作者總會發言人) 陳大利(電影導演) 黃偉傑(電影導演) 黃綺琳(電影導演)

留學香港
00:22:53

留學香港

2024-12-26

政府銳意打造香港成為國際專上教育樞紐,自今個學年起,政府資助的專上院校非本地學生限額將提升一倍至40%,政府暫免在港就讀的全日制非本地研究生參與兼職工作的限制;另外,2024/25學年起入學的指定全日制高級文憑課程外地學生,畢業後亦可留港一年工作,另增加「一帶一路獎學金」的名額,而近年來自中東地區大專生亦有所增加,《施政報告》亦提出建立「留學香港」品牌,以吸引世界各地的學生來港就讀。對國際學生而言,香港的就學環境有何吸引優勢?他們來港後的學習生活,面對著什麼挑戰和體驗?各間大學,以至整體高等教育政策有沒有調整空間,以提供更合宜的配套予國際學生,讓「留學香港」品牌拓展至世界各地。 受訪者: 蔡若蓮(教育局局長) 梅彥昌(香港城市大學校長) Lanysh Zhandaulet(哈薩克斯坦留港學生/香港科技大學工商管理學士(管理學)三年級生) 周文港(立法會議員) 劉夢琳(香港科技大學本科招生及入學事務處處長) 梁國成(學友社執行總監) 陳諾賢(觀塘瑪利諾書院中六學生) 高雪澄(保良局第一張永慶中學中六學生) Khushi V R(印度留港學生/香港城市大學環球精研與科創課程三年級生) Christopher(美國留港學生(2022年碩士畢業)基因組應用研究員) 鄧特抗(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秘書長)

hku lib logo
Contact us 

Copyright © 2025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All Rights Reserved.